披托加长袍的大祭司奥古斯都
公元前31年9月,在希腊西岸发生的亚克兴角海战中,屋大维军团打败了安东尼和埃及女王克娄巴特拉的联军。逃往埃及的两位战败者在第二年,即公元前30年8月,一位伏剑自刎,一位以毒蛇噬身自尽。
公元前29年,为欢迎屋大维胜利归来,罗马举行了盛大的凯旋仪式。仪式持续了三天,整个罗马为之疯狂。人们感谢诸神保佑罗马人击败了外敌埃及,而同样身为罗马人的安东尼的名字,此刻已无人再提及。
每一个罗马人甚至孩子都明白,这次的凯旋仪式宣告了长年内战的结束,战争期间始终敞开的供奉战神雅努斯的神殿的大门终于关上了。以维吉尔、贺拉斯等为首的对时代潮流的变迁格外敏感的诗人们,也为罗马重返和平讴歌吟唱,表达自己的喜悦心情。这时的屋大维即将迎来34岁的生日。
凯旋仪式结束后的同年9月,屋大维宣布,将在古罗马广场为养父“神君恺撒”建立一座神殿;同时,元老院会堂也将依照恺撒生前的计划,紧邻恺撒广场而建。(现在看到的会堂遗址,因后人改建,位置稍有偏离。)此外,屋大维还决定,在帕拉蒂尼山上建造一座阿波罗神殿。除了上述计划,以战神兼复仇之神马尔斯神殿为中心的奥古斯都广场当时已在建设中。
恺撒广场(复原图,左后方是位于卡匹托尔山上的朱庇特神殿)
尤里乌斯会堂(复原图)
之所以要建造马尔斯神殿,是因为在公元前42年,与布鲁图对决的腓立比会战的前夜,屋大维曾发誓,如果打赢此仗,将建造一座神殿献给马尔斯神。而阿波罗神殿的建造,则是屋大维在与安东尼进行亚克兴角海战时,他对阿波罗神许下的诺言。
阿波罗神殿坐落在高级住宅区所在地帕拉蒂尼山上,一般平民鲜有光顾,它之所以没有沦落成一处冷清孤高的圣地,是因为与诗神阿波罗形象非常吻合的国家图书馆恰好在神殿的边上,图书馆内藏有希腊文和拉丁文的书籍。当时的罗马共有两座国家图书馆,另一座建在恺撒广场。
罗马人重视公共事业,对基础建设(infrastructure)更不会敷衍了事。顺便提一下,英文的“infra”原本是拉丁文“之下”“之中”的意思。相对于英文的“structure”一词,拉丁文有“structura”(构造)这个词。由此可见,社会资本的概念早在古罗马时代就已经存在。
罗马人深知社会资本或者说社会基础的重要性,同样也非常了解对公共设施维护整修的重要性。屋大维成为最高统治者之后,立刻展开了对基础设施的维修工作,其中最重要的工程是全面改建了罗马以北的两条主干道之一的弗拉米尼亚大道,他个人承担了这项庞大工程的全部费用。
向诸神表达感激之情,以胜利之名行公共事业回馈于民,作为盛大凯旋仪式的享誉者,凯旋将军有义务和责任维持上述这些传统的罗马公共事业。
不过,公元前29年,当时的屋大维不仅仅是一位凯旋将军,而且正如公元前82年的苏拉、公元前46年的恺撒一样,也是一位独一无二的绝对统治者。
奥古斯都广场(复原图)
正如当年苏拉手中握有败北的马略(Gaius Marius)党羽的黑名单,恺撒在击败庞培(Gnaeus Pompeius Magnus)后,获取了庞培在罗马的余党及其同情者的来往书信;同样,屋大维也掌握着安东尼一方所有人的情报。不过,三个人处理的方式迥然不同。
苏拉凭借手中的证据,对反对派进行了彻底的肃清,4700名罗马上流人士遭到杀害,财产被没收,其子孙后代不得担任公职。
而恺撒却只字未读便将这些书信付之一炬。无论是庞培的公开支持者,还是那些暗中的同情者,全体予以豁免,公职得以恢复。
作为众所公认的恺撒的继承人,屋大维也承袭了他的宽容政策。即便是那些支持安东尼的死硬派人士,也都重返元老院,在元老院中占有一席之地。据传,所有的证物都被烧毁,但没有人目睹此事。那些让安东尼的余党惶恐不安的秘密情报,34岁的最高统治者屋大维选择了束之高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