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弗兰克·迈考特
普利策奖经典杰作“安琪拉的灰烬”三部曲之3迈考特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狄更斯,一个可以像剥洋葱一样剥掉社会层层外壳而展露其内核的伟大作家。——《西雅图时报》在开始教书的前两天,我两度差点被开除,此外我30年的纽约教师生涯毫无引人注目之处。我常常拿不准自己是否应该做教师。后来,我想知道自己是如何做了那么久。我和学生们时而像死敌,时而如家人。我试图讲解语法,他们却对我做码头工人的经历更感兴趣。他们在写作文时怨声载道,伪造假条时却能写出全美国最才华横溢的散文,人这一生需要数不清的借口,于是我们兴高采烈地上了世界上第一堂研究假条的课。我们以研究名著的态度分析报纸上的美食评论,在公园野餐以进行词汇教学,把创造性写作课变成了配乐朗诵菜谱比赛。我以为自己是个糟糕透顶的教书匠,人们却颁了个奖给我,说我是“全美最佳教师”。
最近更新 2022-06-25
作者 : 谷崎润一郎
《近代情痴录》收录谷崎创作于青年至中年间的六篇官能小说,皆属其前期创作中艺术成就较高的题材类型。这些作品主要围绕“情”而展开,各自以独特角度探索人性深渊,既有唯美主义的耽溺与沉沦,亦有官能小说的挑衅与骇俗,形成了一系列以欲望反叛时代的文学告白书,他亦以此为日本乃至世界的现代文学史增添了个人风格化极强的创作实践与美学实验。同时,此批作品不但延续了其初期创作中的世纪末美学与“恶魔主义”风格,亦可从中窥见后期经典长篇之题材类型与故事雏形:官能的愉悦与可哀,浮世痴人的呓语和独白;于阴翳中发现美的存在,从迷狂处展现生命热力。
最近更新 2022-07-15
作者 : 奥尔加·托卡尔丘克
2018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托卡尔丘克最新被译为中文的长篇小说;从波兰语直接翻译;同名电影《糜骨之壤》曾获2017年柏林国际电影节亚佛雷德鲍尔奖(银熊奖)。-----本书入选2019年布克国际奖短名单 | 2019年美国国家图书奖长名单 | 2020年国际都柏林文学奖短名单。-----《时代》《经济学人》《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纽约客》《卫报》《芝加哥论坛报》盛赞---“宇宙中有一个地方,还没有毁灭,那里的世界还没有颠倒,伊甸园仍然存在。”----主人公雅尼娜是一位精通占星术、喜欢威廉•布莱克的诗歌,并热衷动物保护的老妇人,她幽居在波兰边境被大雪覆盖的山林里。雅尼娜给自己认识的每一个人都会取个奇怪的外号,他们是“大脚”“鬼怪”“好消息”,她养的狗则被称为“小姑娘们”。突然有一天,邻居“大脚”被一块小鹿骨头卡住喉咙,死在家里,此后凶案接二连三发生……小说贯穿着令人毛骨悚然的幽默感,以及关于人、自然、动物的尖锐思考。----一个曲折的、充满想象力的、超越类型化的故事。(《糜骨之壤》)既是犯罪悬疑小说,又是童话,更是一场关于一些物种为什么要凌驾于另一些物种之上的哲学探讨。——《时代》杂志托卡尔丘克是过去25年间在欧洲脱颖而出的为数不多的小说家之一。——《经济学人》杂志一曲给大自然的颂歌;一首给威廉•布莱克的赞美诗;托卡尔丘克是否超越了布莱克?——美国国家公共电台这不是一部通常意义上的犯罪小说——因为托卡尔丘克不是一位平常意义上的作家。借由她非凡的才华、智识和她的这些“思想小说”,她提出并思考着关于生态环境的政治的种种问题。托卡尔丘克反复地提出这些问题,并呼吁我们采取行动。——《赫芬顿邮报》
最近更新 2022-08-24
作者 : 米奇·阿尔博姆
* 堪比《寻梦环游记》的催泪之作。* 写给所有曾是孩子的你我,读懂母亲未曾讲述的人生。* 著名作家毕淑敏倾情作序推荐:“ 你一定要读这本书。它赠与了你一个神奇的机会,书页为斧砍出一条秘道,让你从现实的密林潜回以往,你会了结夙愿荡涤脏腑并对这一体验刻骨铭心坚信不疑。这同任何信仰和科学无关,只和我们的心灵和情感有关。为了拥有这样一个温暖而奇妙的瞬间,你需要这份阅读。 ”* 脱口秀女王奥普拉·温弗瑞推荐:“《一日重生》是一个关于原谅、救赎和母子之间永无止境的爱的故事。当我阅读这本书时,我被深深地打动了,我决定要为它制作一期特辑。”* 畅销小说《PS,我爱你》作者西塞莉亚·艾赫恩推荐:“米奇·阿尔博姆总能在凡俗人生中窥见魔力。”* 同名影片获2008年“金卫星奖”最佳年度电视影片奖。* 作者米奇·阿尔博姆7度位列《纽约时报》畅销书榜单NO.1《相约星期二》全球畅销23年,见证亿万读者的相遇与成长。“几乎每一个人,不管外表看起来有多么快乐,在他们内心深处都有一块小小的地方,装着自己深爱的已经故去的亲人,期盼着有朝一日能够重逢。”——米奇·阿尔博姆让某个辞世已久的亲人,陪你再过一天。只有一天。如果可以如愿,你需不需要这样的机会?机会,在一个尴尬的时刻,落到了查尔斯·贝奈特头上。这位退役棒球运动员在挫折与酒精的消磨中,已经找不到任何活下去的理由——事业碰壁,婚姻破裂,酗酒成瘾,众叛亲离,就连女儿的婚礼都不愿意让他露面……查尔斯起了轻生之念,他以为只要一辆高速运行的汽车,一次忘我的狂奔,就可以挥手作别,不带走一片云彩。然而,电光石火中,他的肉身徘徊在此境与彼岸之间;恍然苏醒,他竟然看到了多年前就意外去世的母亲。母亲引他走进昨天。昨天是一个又一个熟悉的陌生人,一场又一场角度诡异的悲喜剧,一串又一串彼此纠缠的心结。沿着母亲指的路,查尔斯的归宿究竟通往何方?一日顿悟,是否足以改变一生?米奇·阿尔博姆对于人生的感悟,如同一粒生生不息的种子,自《相约星期二》萌生,于《你在天堂里遇见的五个人》中划出了一道悠长的弧线,落到《一日重生》,便稳稳地扎下根来。土壤是世态人心,根是爱。
最近更新 2022-08-25
作者 : 米奇·阿尔博姆
* 全球畅销23年,亚马逊全五星好评推荐,无数读书俱乐部的不二首选。* 50余个翻译版本,见证亿万读者的相遇与成长。* 与《苏菲的世界》齐名,探寻生命的意义。*《朗读者》重磅推荐,上海书展“经典诵读”年度相约。* 奥普拉担纲制作同名影片,获第52届黄金时段艾美奖。* 蔡康永对话候文咏专题推荐:“我在看这本书的时候,就感觉莫利教授很像那只狐狸,在跟这个写作的“小王子”教导,一旦建立这个关系,你的人生就会变得不一样。莫里教授是我崇拜的人。”* 余秋雨作序推荐:“每个人都应该听听这堂有关人生的最后一课。”* 金士杰领衔主演改编话剧,全国巡演近300场,获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壹戏剧大赏得主。自2011年巡演至今,名列上海最难抢票的热门剧目之一,超过20万观众落泪推荐。* 毛不易、井柏然、杨幂、田馥甄、张钧甯、f(x)郑秀晶等诸多明星推荐书目。一部永远不会太迟打开的人生之书。学着去爱,学着道别,学会与不完美的生活讲和。我们都曾渴望一位人生导师的指点与陪伴,也许是家人、老师、朋友或同事;一个年长、耐心、睿智的人,理解你的孤独与迷茫的人,帮助你去真正地体验世界,教会你怎样与失败和彷徨共处,为你在迷失方向时指点迷津。米奇·阿尔博姆是幸运的,他找到了自己的“教练”——莫里·施瓦茨。他是作者米奇·阿尔博姆在大学时,曾给予过他许多思想的教授。米奇毕业十五年后的一天,偶然得知莫里·施瓦茨罹患肌萎性侧索硬化,来日无多。这时老教授所感受到的不是对生命即将离去的恐惧,而是希望把自己许多年来思考的一些东西传播给更多的人。作为莫里早年的得意门生,米奇在老教授缠绵病榻的十四周里,每星期二都上门与他相伴,聆听他最后的教诲,并在他死后将这些谈话记录下来,把这件珍贵的礼物送给全世界的读者。在最后的十四个星期里,米奇每星期二都飞越七百英里到老人那儿上课。在这十四堂课中,他们聊到了人生的许多组成部分,如何面对他人,如何面对爱,如何面对恐惧,如何面对家庭,以及感情与婚姻,金钱与文化,衰老与死亡。这段“相约星期二”的经历不仅让作者米奇·阿尔博姆得到了一个重新审视自己、重读人生必修课的机会,也为全球数以万计的读者带去了震撼与感动。
最近更新 2022-08-26
作者 : 米奇·阿尔博姆
* 致敬所有默默无闻的平凡人生,唤起每一位读者对家的恋慕与渴望。* 延续《相约星期二》神话,用爱建立生命的联系。* 畅销全球38个国家和地区,被翻译成35种文字,销量突破一千两百万册。* 作者米奇·阿尔博姆7度位列《纽约时报》畅销书榜单NO.1*刘亦菲微博打卡推荐。* 法国畅销作家《偷影子的人》《七日永恒》作者马克·李维推荐:“这本书里的每一个角色都像是一段童年的回忆……像是一幅霍普的画作,又像一部科波拉的电影。”* 著名华裔作家《喜福会》作者谭恩美推荐:“当你坠入爱河时,这个故事让你感同身受。当你陷入迷局时,它又会成为你的枕边书。这是一个值得一再重读的故事,它让你能够不断地用新的眼光去看待自己和这个世界。”“我们每一个人都会影响到另一个人,另一个人又会影响到下一个人,世界上充满了各式各样的故事,但是,所有的故事都连成了一个故事。”有些故事注定要从结局讲起——其实,所有的结尾又何尝不是开端呢? 《相约星期二》随着莫里的溘然长逝而告终。六年后,在米奇·阿尔博姆的全新力作中,纪实换成了虚构;死亡从结局演变成了开端;主角还是一位老人——不是洞明世事的教授,而是到死都对自己的一生心存惶惑的退伍老兵,游乐场维修工。他叫艾迪,八十三岁生日那天,为了拯救在突发事故中身处险境的女孩而殒命游乐场。醒来时,艾迪已身处天堂,这才发现:那里并不是牧歌萦绕的伊甸园,而是地球上生活片断的交叠重现。五个被艾迪或铭记或忽略或遗忘的人,轮流登场,引领他寻找逝去的时光,追问人生的谜底。每一个读完这本书的人都将分享同一个秘密,继而重新审视自己在人世间的时光。《你在天堂里遇见的五个人》是一则关于爱的寓言,致敬了所有默默无闻的平凡人生,并最终唤起每一位读者对家的恋慕与渴望。
最近更新 2022-08-27
作者 : 米奇·阿尔博姆
* 非虚构版的《牧羊少年奇幻之旅》。* 奥普拉读书俱乐部年度推荐最佳非虚构类图书。* 我们相信什么,就成为什么样的人。* 作者米奇·阿尔博姆7度位列《纽约时报》畅销书榜单NO.1* 《相约星期二》全球畅销23年,见证亿万读者的相遇与成长。故事从一个不同寻常的请求开始:“你可以为我作悼词吗?”那是一位八十二岁的老人,米奇·阿尔博姆儿时社区犹太堂的拉比。他曾经无数次地为临终者送去慰藉,这一回,他打算把将自己送上天堂的任务,交给米奇。而另一个故事的开始,是一句向上天发出的企求:“你会拯救我吗?”说这话的时候,那人正躲在一只垃圾桶后,他的妻子和幼女在哭泣。他盯着街上开来的每一辆汽车,非常确信下一盏车灯带来的就是要夺取他性命的杀手。这个人,后来成了一位普渡众生的基督教牧师。两个真实的故事,沿着比小说更为奇巧的轨迹,交织成一部关于信仰的小书。为了写好这本书,曾以《相约星期二》震撼全世界的米奇·阿尔博姆追踪了两位神职人员的生命历程,拜访了很多地方,去到这个世界上持有不同信仰的“我们这里”和“他们那里”。最终,不管是在“这里”还是在“那里”,米奇都找到了同样的答案——“有许多曲调,但都是一首歌,一首同样美好的、充满人性的歌。”这首歌再次创造了奇迹,给寒夜中迷途的旅人最多的温暖和希望。
最近更新 2022-08-28
作者 : 米奇·阿尔博姆
* 一则治愈时代奔忙的暖心寓言,挣脱计算与虚度的时光。* 《唐顿庄园》男主丹·史蒂文斯领读书目。* 林俊杰博客撰文推荐,借用标题创作dota主题音乐包。* 著名表演艺术家金士杰倾力推荐。* 作者米奇·阿尔博姆7度位列《纽约时报》畅销书榜单NO.1* 《相约星期二》全球畅销23年,见证亿万读者的相遇与成长。“当我们试图倒拨时钟,其实我们追逐的,是爱。”他被人们尊称为“时间之父”,因为他发明了第一台时钟;他像普罗米修斯那样受到上帝的严厉惩罚,因为他居然敢于度量时间,那是上帝赠与人类的最好的礼物。他被上帝囚禁在一个深不见底的洞穴里,年复一年地聆听那些万劫不复、千篇一律的言辞,那是来自地球人的切切哀告,他们对时间孜孜以求、需索无度,他们想倒拨时钟,让时间为他们停驻。就在“时间之父”快要被这些哀告折磨得精神崩溃之时,他得到了上帝的赦免,并领受了一项使命:携带着魔法沙漏到地球上启迪众生,昭示“时间”真正的意义。同时,上帝还给他指派了两个伙伴,一个是因为失恋想自寻短见的少女,一个是希望仰赖现代科技得以长生不老的富翁——“时间之父”必须先拯救他们俩,才能最终完成对自己的救赎。
最近更新 2022-08-29
作者 : 奇戈希·奥比奥玛
“所有时代写给男人最好的书。”——英国GQ杂志。每当我想起我们的故事,想到从那个早晨开始,我们这从未分离过的一家人分开了,我真希望——即便过了二十年也是如此——希望他不曾离开,不曾收到那封调动通知。在那个通知到来之前,一切井然有序:父亲每天早晨出门上班,在露天市场摆摊卖生鲜食品的母亲照料我和我的五个兄弟姐妹。而我们就 跟阿库雷大多数人家的孩子一样,得去上学。万事都顺其自然。我们很少去想过去的事……我将成为飞行员,或者是尼日利亚总统,或者是个大富翁,买得起直升飞机——因为未来在我们手中。未来是一块空白的画布,一切都有可能。然而,父亲调去约拉这件事改变了这一切:时间、季节和过去变得重要了,我们对过去的渴望甚至超过了当下和未来。媲美《追风筝的人》,一个令人伤痛却终获救赎的故事。入围布克奖短名单,《纽约时报》编辑选书;被美国国家公共电台、加拿大广播公司、《纽约时报》《观察家报》《经济学人》《华尔街日报》《金融时报》、英国GQ杂志等17家媒体评选为“年度最佳图书”。媒体评论:这本小说只能用“令人敬畏”来形容。它散发出生命的活力,负载着死亡的重量,不论是文字风格还是故事的原始力量,都让人目眩神迷。很少有小说真正具备神话的力量,《钓鱼的男孩》绝对是这样一本书。一部壮丽的杰作。——埃莉诺·卡顿(《发光体》作者、史上最年轻布克奖得主)这个令人伤痛然而终获救赎的故事有一种清晰可见的优美,其直指人心的叙述力量简直令我无法呼吸……我读了一遍又一遍,尽管对其中犹如《圣经》故事一般的情节和人物已稔熟于胸,但每每行至令人惊叹的结尾处,我总是潸然泪下。——埃琳娜·拉宾(《钓鱼的男孩》英国版编辑)《钓鱼的男孩》显然有其政治隐喻,却并不过度……对神秘与残杀、蚀人心骨的恐惧,以及非洲生命色调的探究质地饱满,硕果累累,尤为凸显的是,他在这个极富人性的非洲故事中展现出来的营造戏剧张力的才华……奇戈希·奥比奥玛无疑是钦努阿·阿契贝的接班人。——《纽约时报》令人惊艳的处女作……我常常感觉自己有如在读马尔克斯那本《一桩事先张扬的凶杀案》。——BBC广播4台最令人沮丧的是,作者只写了这一本,一旦读完就再也没有了。——《芝加哥先驱报》这个故事把我整个吞进去又吐出来。令人头晕目眩,呼吸紧张。——Book Riots
最近更新 2022-09-29
作者 : 赫尔曼·黑塞
《悉达多》并非是佛陀的故事,它讲述了一个人的一生,千万寻常人亦会经历的一生。意气风发的少年郎,常认为自己是被命运选中的人。抛下过去,随了跌跌撞撞的步伐,找寻心中的声音,追逐名利,经历友情,品尝爱情。不同的是,悉达多一生追求的是生命的圆融统一,看似宏大,确是每个人无法回 避的问题。黑塞的语言是充满诗性的,正如本书副题“一首印度的诗”,因不得而知的原因,此副题在前人所出版本中都被回避了。为了尽可能表现黑塞的诗意,我们选择从德文直译,尽管我们的译文不能完全实现这种诗意,但其诗的本性与精神显而易见。本书地位在前人的版本中已被反复强调——亨利·米勒的最爱;影响了包括电台司令在内的许多名人雅士;在六十年代美国掀起过阅读黑塞的热潮,大学生们人手一册等等。但如书中成为摆渡人的悉达多所述,智慧无法分享,它可以被发现,被体验。所以倘若你碰巧遇到了这本小书,请细细品味其中的文字。愿你在读了悉达多的故事后,也能有所感悟,并开始体验属于自己的人生。
最近更新 2022-09-29
作者 : 石川鸿斋
此书系日本汉文小说,原文即为全汉文。《怪谈》之滥觞;日本之《聊斋志异》与《子不语》完美合一。集抒情述志、称道鬼神于一身的日本汉文志怪小说集《夜窗鬼谈》与《东齐谐》,是日本大作家石川鸿斋仿效中国志怪小说(特别是《聊斋志异》)所创作的带有浓郁日本本土“风味”的志怪作品。书成后风行一时,多次加 印。因为刻意效仿、借鉴《聊斋志异》与《新齐谐》,且文笔、内涵确确实实颇得两部名著的神韵,所以《夜窗鬼谈》与《东齐谐》被誉为日本的《聊斋志异》与《子不语》,成为后来大行其道的怪谈作品的重要取材母源。譬如小泉八云、柳田国男、田中贡太郎等人,都或多或少地从中汲取过养分,并间接延伸了《夜窗鬼谈》的文学影响力。尽管两书互为姊妹篇,但从“戏编”和“戏著”的署名方式上,能看出两者还是存在不少差别的。戏编的《夜窗鬼谈》多为石川以收集的前人著作和民间掌故为坯胎,剪裁、润色、编改、加工,二次发挥而成。而戏著的《东齐谐》则大多系石川原创的神鬼故事,也有些是利用既成的传统怪谈,改编为诙谑笑话,博人一悦。中日两国的大学者,皆有著书立说之余,将一部分精力用于游戏笔墨的传统,石川亦然。《夜窗鬼谈》既是他调整心情、娱乐耳目的练笔结果,又是他用来“为童蒙缀字之一助”,为汉文学习者提供教材的实用范本。所以编著小说虽属“小道”,但他在此上头也倾注了大量心血。与《聊斋》相仿佛,《夜窗鬼谈》里的故事大致上可分为“谈鬼论神”、“日本民间传说”、“动物幻化成精”、“冥界仙境之想象”等类型,因作者身处明治维新的大变革时代,亦有少数篇章直接与西方近代科学对接,谈论天文、地质、物理等。这些篇章的素材来源,既有友人转述的生活记录、遨游天下博闻而得的奇妙轶事,又有乡野传说与寺社宗教画故事,更有不少取自前人书籍的材料,经吸收转化,收为己用。其“用传奇法而以志怪”,“去旧套,创新意,弃陈腐,演妙案”,借花妖鬼狐、奇人豪侠之事审视种种世态人情,有的歌颂男女间真挚爱情、有的揭露文人作风虚妄华而不实、有的昭示天道循环的至理,怪异诡谲、奇趣盎然,极富感染力与表现力,在明治时代脍炙人口,大放异彩。不过因为作者本身社会地位较高,所以和纪晓岚一样,都缺乏蒲松龄那种寄托怀才不遇与“孤愤”情绪的积极抨击精神,谈虚无胜于言时事,作品讽刺性大为淡化。石川承袭纪晓岚笔记体写作之精神,一方面“昼长无事,追录见闻……时拈笔墨,姑以消遣岁月”,将自我的见闻、学识托付书中;另一方面又“大旨期不乖于风教”,以儒家思想作为文学底色,强调德行修养、因果报应,旨在教育感化、警示世人,将自身的道德情操、创作旨归赋予斯作,“街谈巷议,或有益于劝惩”,最终达到因势利导、挽救世道人心的作用。作为一部颇能“追踪晋宋,不在唐人后乘”的经典志怪小说,《夜窗鬼谈》却从未在中国大陆地区印行过,殊为憾事。因此编者本着“拂明珠之尘,生宝玉之光”的信念,决意将之钩沉抉隐,以飨识者。此次校订出版,编者选择以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所藏《夜窗鬼谈》与《东齐谐》为底本,逐字逐句认真核校。该馆本刻版清晰、句读明确,且无他本漏字、错字之谬,是经综合比较考量后的最佳底本。鉴于作品系用文言文撰写,同时引征博杂,当代读者理解较为不易,故对较古奥词语及各类典故予以必要注释。凡异体字、错刻字、讹脱字等,一律径改于正文中,不再另出校记。不当谬误之处,敬请诸位方家不吝指正。
最近更新 2022-10-02
作者 : 格里高利·大卫·罗伯兹
林巴巴这一生,一言难尽。他曾是一名理想主义者、哲学家、诗人,接着又成了吸毒者、劫匪和通缉犯。命运之神将他扔到了地球的另一端——印度孟买。在那里,他成为第一个融入孟买贫民窟的白人。他在印度农村学习如何穿着衣服洗澡;他住进贫民窟,并成为众人爱戴的医生;他加入黑帮,干起了 走私和军火交易的勾当,一次次冲进枪林弹雨中;他爱上了一个绿眼睛的女人,并跌入了一个更深的秘密……他见证了很多死亡,但也找到了真正的生命。他的故事比别人的残酷许多,勇敢许多,热切许多。
最近更新 2022-10-07
作者 : 格里高利·大卫·罗伯兹
在孟买这个新世界里,林巴巴的境况急转直下。在失去了普拉巴克和阿布杜拉后,林巴巴决定以吸毒来麻醉自己的苦痛。哈德拜和卡拉拯救了他,让他逐渐恢复了健康和体能。康复之后,他跟随哈德拜参加了阿富汗战争。好枪、好马、好朋友,轰轰烈烈的一战,哈德拜也长眠在了战场上。哈德拜的计划、卡拉的消失、萨普娜的身份、阿布杜拉的死……所有秘密在回到孟买后都一一解开。经历血与死亡之后,林巴巴明白自己该做的唯一正确的事情,就是原谅和永远去爱。
最近更新 2022-10-09
作者 : 安德烈斯·巴尔瓦
暴力无法摧毁的,爱可以。“那渴望如同一把巨大的刀子,而我们则是刀柄。”巴尔瓦不需要任何写作上的建议,他早已创造出了一个完美的世界。——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本书收录了巴尔瓦广受赞誉的中篇《小手》与中篇集《正当意图》中的四篇小说。五部中篇的形式不同,题材各异,叙事颇具原创性,风格也难以归类:一个在孤儿院被杀死的小女孩,一个离家出走的厌食症少女,一个深陷婚姻危机的马拉松跑者,一个静静看着母亲走向死亡的女人,一个突然意识到和年轻情人年龄差距的同性恋老人。从童年、青春期、中年危机到衰老与死亡,从友谊、亲情、爱情到背叛与仇恨,从孤儿院、医院、公园、精神病院到马拉松赛场,从霸凌、厌食症、原生家庭、爱无能到婚姻危机……恐惧与孤独,暴力与反抗,自毁与受难,在巴尔瓦的五部中篇小说中纤毫毕现。像让·科克托《可怕的孩子》一样诗意,像威廉·戈尔丁《蝇王》一样残酷。巴尔瓦对残酷现实的处理不是单纯地揭露或抒情,而是调用了心理学、社会学、语言学、历史学等多方面的知识,为文学注入了全新的视角,也引领读者进入更加幽微的人性深处。“用外科手术般精准的笔法,刻画各种执念带来的破坏性后果,这正是巴尔瓦那些引人入胜又令人不安的故事的实质。” 难得的是,巴尔瓦的超高清细节描摹并没有使事物的轮廓变得模糊,恰恰相反,“他精确地定义了笔下的一切,从而使得世界变得可以被理解”。《小手》以爱之名,孤儿院里的女孩们在游戏中杀死了她的洋娃娃,然后杀死了她。“或许,她也跟我们一样,爱着某个人,却对自己的爱束手无策,只能哭泣着远离;或许,在她的仇恨之下,也有一只为爱歌唱的小小歌队,让她窒息;或许,她正窥探着自己爱的阴暗面,就像从火车的小窗看外面的风景一样。这可怜的、饱受爱的折磨的邪恶女巫。”《血缘》离开家已经几年了,也结了婚,生了孩子,但她还是不知道该拿对自己母亲的同情怎么办。“所有的死亡都会将记忆留存在一两个它曾触碰过的物体上,一瞬间,它们就变成了一种象征,似乎死亡所做的最后一件事便是将周围的事物清空,再用死亡将其填满,赋予其另外的含义。”《消磨》她梦寐以求的不过是两个人坐在湖边,什么都不吃,也没有人告诉她要吃。“萨拉在自认为熟识的世界中发现了另外一个陌生的世界。与禁食带来的快感相比,饥饿所带来的不适就像是一份微不足道的贡品,换来的却是世界变得可以忍受。这是一场与自己的战斗,一场与所有人的战斗,而吃东西只是一种必要的恶行,一种令人生厌的生存义务。她渴望消失,渴望变小,小到一只能够从门下偷偷遁走的小虫,小到一粒尘埃。”《夜曲》一个像他这样的56岁老男人会疯狂爱上一个21岁的男孩再正常不过了,反过来却让他倍感荒诞。“我说你不懂我,是因为你就是不懂我,你能懂我什么呢,你需要独自生活二十年,身边没有任何人,才有可能懂我,你活过的这些年里,我几乎都是一个人过来的。你想过这些吗?”《马拉松》马拉松占据了他的一切,有时他也会因为忽视迪亚娜而内疚,但跑起来就会彻底抛在脑后。“那个他必须在马拉松中战胜的男人只不过是他自身的延伸,是他以前的生活与现在的荒诞生活抗争的延展。如果他能承认这一点,或许一切都会变得更加简单。他不能。女人悄无声息地离开了,他感到一种聚集在喉咙处的焦灼,他迫切需要出去跑步,需要听到脚步落在公园地上的节奏。他想象着马拉松的开始,想象着起跑的枪声在一瞬间使他的血液凝固又沸腾。女人不复存在。世界不复存在。”
最近更新 2022-10-12
作者 : 托马斯·哈代
《无名的裘德》(1895)是托马斯·哈代最后一部长篇小说,自此以后,哈代转向诗歌创作,《裘德》也被认为是他小说的“天鹅绝唱”。哈代自称要在书中写出“灵与肉的生死搏斗”,以悲怆的笔调叙述了乡村青年裘德一生的而悲剧。裘德贫困孤苦而又多愁善感,他在艰苦劳作之余,摸索自学,排除重重障碍,来到他视为知识圣地的基督寺(影射牛津),但却只能以石匠之身被拒之于大学门外,壮志未酬而身先死。女主人公淑聪颖美貌,是继承父业的圣像工艺师和受过师范教育的青年女性,其思想言行更体现了当时英国早已萌动的女权运动,而在气质上比裘德多一番接受新思潮的敏锐激进。裘德与淑作为自我奋斗的男女青年,受当时社会条件制约,付出了高昂而又惨痛的代价,但终难施展抱负。《无名的裘德》堪称哈代最具社会批判力度的长篇;这一对失败者的生存奋争和精神追求,是英国十九世纪后半叶乡村教育普及后有知识的一代青年劳动者要求改变自身地位的图影。
最近更新 2022-10-22
作者 : 蕾秋·乔伊斯
在《一个人的朝圣》里,65岁的哈罗德,87天行走627英里,只为了一个信念:只要他在走,奎妮就会活下来。这是故事的另一面,这是奎妮,这里有一个埋藏了20年的秘密,有生命中无数的微小瞬间,有温暖的大手,坐在车里的对话,海上的花园。如何处理痛苦,如何爱,如何休息和放松,如何相处,“因为同一样东西发笑也可以是另一种在一起的方式”。当哈罗德开始旅程的同时,奎妮的旅程也开始了。他们因此各自变得完整。★触动万千读者的欧洲首席畅销书、布克文学奖入围作品《一个人的朝圣》相伴之作。全系列简体中文销量超过300万册!我写的不是《一个人的朝圣》的续集,也不是一部前传。我写的这一本书,它和哈罗德·弗莱比肩而坐。我会把这本书称为,一个伴儿。——本书作者 蕾秋·乔伊斯★被译为42种语言,发行超90个版本,全球销量超过800万册!当哈罗德开始旅程的同时,奎妮的旅程也开始了哈罗德被千万的人爱着,奎妮也一样★2020勇气新版,特别收录蕾秋·乔伊斯写给中国读者的一封信和35幅原汁原味英版木刻插图、青年作家、畅销书作者袁田担纲翻译,译文质量上乘,有美感。插画师贺婉娟特别绘制封面,隽永优雅。★献给每一次对生命微小瞬间的朴素歌唱 对自我的照见 对爱的唤回,这一年,我们都需要她安静而笃定的陪伴。
最近更新 2022-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