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威廉·福克纳
《押沙龙,押沙龙!》是福克纳最重要,也是最复杂、深奥,最具史诗风格的一部作品。它讲述的是美国南方一个家庭从1860年到1910年左右所经历的激烈的分崩离析的故事,深刻地表现了人与人、人与自己内心的种种冲突,触及与人类境遇有关的诸多带普遍性的问题。小说叙述方式独特;书中各人物从不同的角度,带着不同的主观感情“解释”过去,但共同体现出整部作品的悲剧格调。 本书书名源自《圣经》典故,书中描述的亲子之间的爱与恨、兄妹之间的暧昧感情等,具有《圣经》故事的色彩。
最近更新 2019-11-21
作者 : 屠格涅夫
《前夜》的主人公是热情、正直、有自我牺牲精神、美丽的俄罗斯姑娘叶连娜,她爱上了一个以解放自己祖国为已任的保加利亚青年。她不管你母反对,嫁给了他。她决心为解放保加利而献身。虽然她的丈夫在他们回保加利亚的路上病故,她忠于自己的信仰,一个人出发到保加利亚去了。本版根据Constance Garnett英文译本On the Eve(William Heinemann,London,1906)转译;并据苏联国家文学出版社1953年出版《屠格涅夫选集》第三卷校订。
最近更新 2022-02-23
作者 :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
全球超级畅销书《使女的故事》续作2019年布克奖得主,阿特伍德二度折桂全新角色演绎不同视角,首次披露基列国背后的秘闻英国每四秒售出一本,全球上市首周50万册即告售罄。即将改编电视剧集,延续《使女的故事》电视剧收视神话。“亲爱的读者们:你们曾多次向我提问,关于基列国及其内部运作的细节。这些疑问都成了这本书的灵感来源。而另一部分的灵感来源则是我们正身处其间的这个世界。”——玛格丽特·阿特伍德《使女的故事》结局十五年后,基列国的统治从内部显露出衰腐的迹象。在巨变将临的关键时刻,三位不同身份背景的女性的命运开始交错,进而引发了颠覆性的后果。她们从各自的视角见证了历史的变迁,三种不同的叙事声音构建起一个更宏大、更开阔的时空,首度披露了基列国倾覆背后的秘闻。过去与未来在讲述中逐渐交叠,真相以令人惊叹的面貌呈现在读者眼前。“这部小说并不像出自一位处于写作生涯晚期的作家之手,相反更像是她的巅峰之作,这一点着实令人惊叹。”——布克奖评委丽兹•考尔德“我一直认为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很快就能获诺贝尔奖,且我现在仍这么想,仍希望她得奖。”——石黑一雄“她一向超前。不管是她的哪部小说,读者定会在半小时内沉迷其中。”——资深出版人卡门·卡里尔“如果哪一位小说家能够证明创作一本续作是正确选择的话,就非阿特伍德莫属了。”——《卫报》
最近更新 2020-12-09
作者 : 若泽·萨拉马戈
★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若泽·萨拉马戈代表作★ 获葡语文学桂冠奖项“卡蒙斯文学奖”,被译成四十余种语言★ 一部虚构而极富原创性的历史小说,足以比肩加西亚·马尔克斯巅峰时期的任何作品。——《费城问询报》★ 阅读《修道院纪事》,就会明白:“世界对思考者而言是喜剧,对感 受者而言是悲剧。”——《图书馆期刊》★ 一部强力的小说,有下流也有高尚,有愤怒也有温柔,在书中你会发现历史、喜剧、超现实、科幻、魔法以及无数个精彩故事。——《独立报》★《修道院纪事》是一部丰富、多面、多层次的小说,同时运用了历史、社会及个人三种视角。萨拉马戈用这部作品展示了他的想象力所能达到的深度和精彩程度。——瑞典文学院★ 和博尔赫斯一样,萨拉马戈是一个自由的人,他的作品也完全展示了这样的自由。读者会为《修道院纪事》而着迷。——哈罗德·布鲁姆墙壁会渐渐倒塌,而天堂本身就是一个大教堂,在这里罗马圣伯多禄大教堂只不过是沙滩上的一粒小沙子;既然如此,那我们为什么要在地上建造教堂和修道院呢;因为我们不明白大地就是一座教堂,一座修道院,是信仰和责任的所在,是隐居和自由的所在。这是宗教裁判所阴影下的压抑和愚昧的时代,在战场上丢了左手的士兵巴尔塔萨,有特异视力的姑娘布里蒙达,被疯狂的天才、科学怪人洛伦索神父邀请一起建造飞行器。飞行器确实起飞了,但接下来呢……欢笑紧挨着眼泪,平静和焦急只有一步之遥,轻松与惊恐是近邻,每个人的生活莫不如此,每段历史莫不如此。
最近更新 2019-11-21
作者 : 简·奥斯汀
《劝导》于1815年8月8日开始动笔,1816年7月18日完成初稿,8月6日定稿。该书描写了一个曲折多磨的爱情故事。贵族小姐安妮·埃利奥特同青年军官弗雷德里克·温特沃思倾心相爱,订下了婚约。可是,她的父亲沃尔特爵士和教母拉塞尔夫人嫌温特沃思出身卑贱,没有财产,极力反对这门婚事。安妮出于“谨慎”,接受了教母的劝导,忍痛与心上人解除了婚约。八年后,在战争中升了官、发了财的温特沃斯舰长休役回乡,随姐姐、姐夫当上了沃尔特爵士的房客。他虽说对安妮怨忿未消,但两人不忘旧情,终于历尽曲折,排除干扰,结成良缘。《劝导》的意义并不限于它那动人的爱情描写,也不限于它那关于爱情与谨慎的道义说教,更重要的是,它还具有比较深远的社会意义,它对腐朽没落的贵族阶级、对贵族世袭制度进行了无情的批判。从艺术手法来看,《劝导》并不追求情节的离奇,而是以结构严谨、笔法细腻著称,许多细节描写,乍看平淡无奇,可是细细体会,却感到余味无穷。
最近更新 2019-11-21
作者 : 马克·吐温
马克·吐温(1835-1910),美国小说家。《汤姆·索亚历险记》和《哈克贝得·费恩历险记》已成了青少年必读的名著,其中的幽默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百万英镑》、《竞选州长》等短篇名作,更能体现作者把握世态人情的机敏。马克·吐温最擅长制造幽默,他用一种错位的感觉来审视世间的荒唐,透过令人啼笑皆非的叙述来达到抨击的目的,因而其作品中处处弥漫着关注现实的批判精神。
最近更新 2019-11-21
作者 : 帕特里克·怀特
▲澳大利亚首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帕特里克·怀特代表作▲显微镜下看人性幽微;意识流中探记忆长河▲长卧病榻的老妇,各怀鬼胎的子女,一场欲望与金钱交织的风暴▲以融会了史诗风格和心理描写的叙事艺术,将一座新大陆引入文学地图。”——诺贝尔文学奖授奖理由《风暴眼》是澳大利亚首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帕特里克·怀特的长篇小说代表作,奠定了他文学巨匠的地位。小说以亨特太太生命垂危到下葬这一时段内的活动为故事框架,通过她的内心独白和自由联想,既叙述了她享乐放荡而又充满不幸的一生。悉尼,腐朽的豪宅中,年过八旬的伊丽莎白·亨特抗拒着死亡的来临。病榻前,一对受利益的驱使而归来的子女,三个性格各异的护士,一个小丑般的管家,一位正直却懦弱的律师,在这虚伪冷漠的家庭中,上演一出勾心斗角、爱恨交织的悲喜剧。曾经美貌放荡的伊丽莎白,贪婪地攫取一切,伤害着家人与朋友;死亡的临近却让她在半梦半醒中,找到了终其一生都未能寻到的至善境界。就像多年前,伊丽莎白在海岛上经历过的一样,痛苦的风暴会将虚无荒诞的生命荡涤一清,带来纯洁、静谧的风暴眼。
最近更新 2021-03-28
作者 : 利奥波德·萨克·莫索克
本书自1870年首次出版以来,被翻译成24种文字,再版数十次,他的思想在后世被奉为莫索克主义,由此产生了现代心理学中一个著名的概念——性受虐。心理学大师弗洛伊德曾给予此书极高的评价。 小说讲述了一个为爱受虐的故事,它为我们刻画了一位一心想实现自己爱情幻想的主人公萨乌宁。萨乌宁是一个欧洲贵族,他爱上了美丽的旺达,觉得表达自己爱慕之情的最好方式就是受她的奴役。旺达极不情愿地接受了这个差役,并给他起名为格列高,然而,她认为格列高的爱对她来说是莫大的耻辱。小说描述了萨乌宁的情感妄想,以及在冷酷无情的旺达身上所找到的理想的性爱方式。在这个忧伤痛苦的爱情故事里,作者用同情的笔调描写了萨乌宁不同于常人的性倾向,并全景再现了他与他的理想伴侣——旺达之间的真实情感历程。 一百多年来,作者萨克·莫索克所刻画的人物形象,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穿着裘皮大衣的维纳斯》被认为是继法国作家萨德之后的情色经典之作。作者将生活哲学和情色文学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对痛之爱和爱之痛进行了酣畅淋漓而又精致入微的描绘。
最近更新 2019-11-21
作者 : 弗兰克·迈考特
十月的第一个清晨,阳光明媚,“橡树号”驶进纽约港。梦想已久的城市映入弗兰克的眼帘,摩天大楼却让十九岁的他望而生畏。脸上长满丘疹,说话带有口音,不知道什么是汉堡包,分不清浴室地垫和毛巾……在纽约度过的第一晚,真是尴尬百般。在同船来的神甫帮助下,弗兰克成为打扫垃圾和清理马桶的酒店勤杂工,然而热爱读书的他,异常羡慕进出地铁的大学生。后来,他过当兵,做过码头工人、打字员,终于有~天,纽约大学的校门向他敞开……
最近更新 2022-06-24
作者 : 克里斯提昂·贾克
本书为克里斯提昂·贾克所著古埃及小说《拉美西斯五部曲》之二《百万年神殿》。对光明之子拉美西斯而言,登基王位的时刻到了,他拥有成为伟大法老的所有筹码──皇室大皇后妮菲塔莉的爱情和他母亲的亲情、少年时代所建立的坚固友谊圈,以及拉美西斯判断人的能力,都将协助他完成一些艰巨的任务。但是首先这位年轻的法老必须先保住他的王位,因为阴谋有增无减。阻挠愈来愈多,为了防御有形与无形的敌人,重拾人民的信心,他必须运用神赐的王者智能,对抗他哥哥谢纳所设下的陷阱,驱逐神秘巫师的妖术和提防西台人的侵国诡计。
最近更新 2019-11-21
作者 : 马里奥·普佐
世界著名的畅销书作者,马里奥·普佐出生于美国纽约。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服完兵役后,他进入纽约新校从事社会学研究,之后来到哥伦比亚大学学习。在两部重要的小说《黑市》和《幸运的朝圣者》的基础上,普佐完成了他最为畅销的小说《教父》的创作。1978年,在《西西里人》之后相继发表《愚人之死》、《第四个K》,以及“黑手党三部曲”的第二部《最后的的唐氏家族》。马里奥·普佐还创作了多部舞台剧,包括《地震》、《超人》以及电影《教父》三部曲剧本,并因后者而获得了两项奥斯卡奖。1999年,在完成小说《拒绝作证》的初稿后,普佐的纽约长岛家中去世,享年78岁。
最近更新 2019-11-21
作者 : 安德烈·纪德
本书为纪德的“道德三部曲”或“爱情三部曲”第一部《背德者》。《背德者》是法国作家纪德的带有强烈自传色彩的小说,记述一名违背传统习俗、企图遵循他个人癖好的男子的故事。故事中主角米歇尔偕其妻玛丝琳前往北非旅游,不幸染上肺结核,玛丝琳照顾他时,发现他对她并没有爱情且具有同性恋倾向。返回法国后,米歇尔遇见超乎道德的梅纳尔克,后者劝他忘掉过去,尽情享受肉欲。妻子玛丝琳已经知情,疾病又添心病,很快抑郁而终,在异乡香消玉殒。
最近更新 2019-11-21
作者 : 西德尼·谢尔顿
西德尼·谢尔顿第八部小说《众神的风车》(Windmills of the Gods),又译作:诸神的风车、魔鬼的罗网、特殊使命的女人、魔鬼的风车、上帝的风车。于1987年出版,给威廉·莫洛出版社带来公司历史上最大一笔预订单。该小说在官方正式发行之前两天,已经登上畅销书排行榜榜首。她是位美女学者,一夜之间成为派驻某铁幕国家的新任大使,置身于东西方对抗的利刃之上。这位女性,即将戏剧性地改变世事进程,如果她能活下来的话。 我们都是受害者,决定我们命运的,是骰子的任意一掷,是星际的气流还有从众神的风车吹来的游移微风……在那里,只有两个男人能帮助她,他们都魅力不可阻挡,身份迷雾重重,其中一人还想置她于死地。
最近更新 2019-11-21
作者 : 弗朗索瓦·拉伯雷
《巨人传》是一部高扬人性、讴歌人性的人文主义伟大杰作,鞭挞了法国16世纪封建社会,是新兴资产阶级对封建教会统治发出的呐喊,充分体现了人文主义者对人、人性和人的创造力的肯定。在小说中,拉伯雷痛快淋淳地批判教会的虚伪和残酷,特别痛斥了天主教毒害儿童的经院教育。小说中提出依愿行事的口号,体现了作者的人文主义理想,充分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愿望和要求。书中塑造了高康大、庞大固埃等力大无穷、知识渊博、宽宏大量、热爱和平的巨人形象,体现了作者对文艺兴复时期新兴阶级的歌颂。本书横扫贵族文学矫揉造作的文风,给当时的文坛带来生动活泼、贴近生活、雅俗共赏的清新空气。
最近更新 2019-11-21
作者 : 东野圭吾
★ 百万册畅销书作家,东野圭吾新作。★ 不推理,只恋爱。当东野圭吾不写推理时,我们才发现真正的东野圭吾是如此值得爱。★ 你有没有半夜忽然惊醒,看着身旁熟睡的枕边人莫名惊慌过?一场完美的恋情,需要的不仅仅是爱。★ 碾压一切爱情的故事,你以为的天作之合,也许 只是同床异梦,每一个图谋不轨注定都要被发现。畅销作家东野圭吾最新大作,一个渣男引发的一连串悲情事件。作品描述了4对男女的情感纠葛,层层递进以剖析恋人间的心理和彼此心底的秘密。只需一个尴尬的对视,“没有什么雁过无痕、完美轨迹。总会留下细碎的痕迹和线索。在你嘴角尴尬的弧度上,在你不自觉回避的眼神里,在你不自觉攥紧的手心里。在你比平常更用力一些的拥抱里……”每一个恋爱中的人都是潜在的推理家。一场完美的恋情,需要的不仅仅是爱。——东野圭吾
最近更新 202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