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黄碧云
依旧是她的文字,曾经有人说过,在香港,有两个女子继承了张爱玲的女狐子般的文笔, 一是亦舒,二则是黄碧云。 出版她作品《盛世恋》的编辑曾有过一段评论:这小说的落寞、无奈、绝望,是纯香港式的,甚至是世纪末香港的。读这小说,便觉人生只是无数的姿势而已:爱是姿势,恨也是,聚散也是,升华与沉沦都是。到了所有一切都离异了,便只剩得一种空洞的姿势。黄碧云写人生写得如此悲凉,活生生的日子之上,都象有死亡的黑翼在盘旋。……而小说本身是好小说,才气横溢的,笔底有魔力,叫人感染一些陌生的凄迷情怀,知道有人如此这般的活着,而我们,尽可以各自喜欢的方式去活。
最近更新 2019-11-21
作者 : 张贤亮
《绿化树》发表于1984年2月,它是“右派”小说的代表作之一,无疑也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最优秀的作品之一。作者以第一人称“我”为主线,叙写了“我”两次“劳动改造”之间在一个陌生的农场短短两三个月间的经历。作品通过人物的一系列忏悔、内疚、自责、自省等内心活动的描写,对饥饿、性饥渴和精神世界的困顿等问题进行了思考与解读,展现了特定年代知识分子的苦难遭遇。同时,作者又在《绿化树》中表现了艰辛生活中的美好闪光。这种闪光通过人物的塑造来体现,像马缨花、谢队长、海喜喜等。他们以人性的温情、健康的体魄和面对艰辛时强悍的乐观,给“我”信心和温暖。这其中,尤以马缨花着力最多,最为动人。她漂亮、壮实、热情、爽朗,本能地拥有在艰难环境中生存的能力,而且生存得很好。她对“我”的一切疼爱、怜悯、帮助,并非出于男女情欲的性吸引,更多的是一位善良女子对一个无依无靠、穷困潦倒、遭人欺凌的落魄男子的本能同情和怜悯。她像母亲养儿子似的用白馍、杂合饭和爱抚抚慰着“我”,使“我”成为正常的人。小说用现实主义的手法,兼具浪漫主义诗情,真实、艺术地再现了生活。在清水里泡三次,在血水里浴三次,在碱水里煮三次。阿·托尔斯泰在《苦难的历程》第二部《一九一八年》的题记中,曾用这样的话,形象地说明旧知识分子思想改造的艰巨性。当然,他指的是从沙俄时代过来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然而,这话对于曾经生吞活剥地接受过封建文化和资产阶级文化的我和我的同辈人来说,应该承认也是有启迪的。于是,我萌生出一个念头:我要写一部书。这一部书将描写一个出身于资产阶级家庭,甚至曾经有过朦胧的资产阶级人道主义和民主主义思想的青年,经过苦难的历程,最终变成了一个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者。这一部书,总标题为《唯物论者的启示录》。确切地说,它不是一部,而是在这总标题下的九部系列中篇。现在呈献给读者的这部《绿化树》,就是其中的一部。
最近更新 2019-11-21
作者 : 冯唐
我早在搬进这栋板楼之前,就听老流氓孔建国讲起过朱裳的妈妈,老流氓孔建国说朱裳的妈妈是绝代的尤物。我和朱裳第一次见面,就下定决心,要想尽办法一辈子和她耗在一起。十七八岁的少年没有时间概念,一辈子的意思往往是永远。如果我的双手抚摸朱裳的头发,我不能一柱擎天的话,我就真的老了。可是,如果我诚心正意,不用真正抱她在怀里,不用真正的抚摸,她的人远在天边,但是我的双手沾满了记忆,伸向虚空,抚摸空气,她就在我的怀里,她的头发就在我的手指之间。我在转瞬间一柱擎手,我的真阳充沛,我的气数悠长无尽。我深吸一口气,我可以抓着自己的头像气球一样飘浮到天上,身子横陈。与冯唐的的上一部小说《万物生长》相比,《十八岁给我一个姑娘》可以看作是其前传,主人公都叫秋水,《万物生长》写的是大学生活,《十八岁给我一个姑娘》叙述的则是中学生活的情爱断代史。记录作者在八十年代初的北京最初接触暴力和性时的感觉。
最近更新 2019-11-21
作者 : 东西
父亲牛正国突然失踪了,我和姐姐牛红梅、哥哥牛青松在没有父亲的天空下慢慢成长。母亲何碧雪改嫁。牛红梅经历了数种不同的爱情。牛青松长期寻父不到而沉尸北仑河。我和姑姑牛慧越过他的尸体,到越南寻找父亲。父亲找到时,我们看到了谁也想不到的结局……我为拍电视剧,请求金大印帮助,他以做我的姐夫为条件。这是一部漫画的现实,在幽默和夸张之中再现了那动荡年代的人的变化过程。该小说已被改编为20集同名电视剧及电影《姐姐词典》。
最近更新 2019-11-21
作者 : 曹文轩
少年细米生来就是一个爱脸红的男孩儿,他与表姐红藕两小无猜,一同长大,日子如清水一般自然流淌。然而,有那么一天,大河上飘来一群巨大的白矾,白矾下飘来了一群仿佛来自天国的女孩儿。这些从苏州城里来这里插队的女知青,给平静的乡村带来了一股新鲜而迷人的气息,而其中的梅纹姑娘以她纯净而温柔的情感与精神力量,使细米这个桀骜不驯的乡野之子步入新的成长历程。他们初次相见时,彼此就有了一种奇异的感觉。在后来苦难而温馨的岁月中,细米一边在梅纹的引领下走向前方,一边开始暗恋着她的声音、她的举止以及她身上所有的一切,而她在那段孤独无助的时光里,似乎更深刻地陷入了一种对于细米地不可名状地眷恋。一种非恋情地恋情,在一个到处是河流与芦苇地水乡世界中令人感动地展开着,处处风采飘逸,处处诗意流动。小说深谙人的情感的微妙,写就了一段天地之间可以与日月同在的情感故事,以优雅的笔调完成了一个少年的心灵雕塑。安宁的村落、寂静的麦田、旋转的风车、河里的小船、各色的鸽子、雪白的芦花、袅袅的炊烟,与四季优美的乡村风景一道,参加了这个东方少年的现实世界的加冕礼。
最近更新 2019-11-21
作者 : 张恨水
此书是张恨水先生著名的代表作之一,通篇以爱情为主线,同时广泛描写党、政、军、警、学、商各阶层的生活动态,情节生动,活灵活现,引人入胜。男主人公杨杏园寄寓北平,以卖文编报为生。他结识了青楼雏妓梨云,两人情投意合,刻骨铭心。不幸梨云因病而亡。才女李冬青,亦与杨杏园有深厚感情,经过一段复杂的感情纠葛,李冬青终因身有隐疾,佳期难成,黯然奉母南下。而杨杏园则因文人病缠身,吐血而亡。
最近更新 2019-11-21
作者 : 刘震云
刘跃进是北京某建筑工地的民工,上街时他的包被人抢了,里面装着他全部财产。找包的过程中,他又捡到一个包,这个包里藏着天大的秘密,牵涉到上流社会的几条人命。于是几拨找这个包的人马,又开始找刘跃进……刘跃进像一只无辜的羊,意外地闯入了狼群,他自认倒霉却不悲观。问题在于,世界上所有的狼,都把自己打扮成羊,和蔼可亲,俗话说,“披着羊皮的狼”;而世界上所有的羊,又在装大尾巴狼,装腔作势。刘跃进做人没有问题,但偏偏造化弄人,一切都让他始料未及。刘震云用异常冷静的口气,向人们讲述了这个玩笑。不过,你可能当时没有笑,在合上书的时候笑了,过后想起又笑了,这种独特的“刘氏幽默”,在《我叫刘跃进》中达到了极致。
最近更新 2019-11-21
作者 : 阎连科
算起来,东京九流人物也好,瑶沟、和平系列也罢,都没有我在耙耧这块土地上耕耘的时间长,留下的文字多,十来年,长篇、中篇、短篇,一百多万字,从中挑这么几个中篇,二十几万字,集中在一本书上,算不得一次总结,就算一大桌菜中的一盘醋溜土豆丝或棉花油炒山野菜吧。——耙耧天歌本书首先讲解了耙耧天歌,接着讲解了年月日、黄金洞、天宫图、寻找土地、耙耧山脉、小镇蝴蝶翅膀等内容。
最近更新 2019-11-21
作者 : 吴浊流
》、《亚细亚的孤儿》等书名在台湾发行。小说主人公胡太明(原名胡志明)活动于台湾、日本和祖国大陆,在日寇残酷统治下走过了一条艰辛、坎坷的人生之路,经历了从幻想到苦闷、到彷徨 、到觉醒、到反抗的思想历程。作者以深沉悲愤、火一般的热情谱写了这部爱国篇章,十分清晰地描摹出台湾同胞沦为历史孤儿达半个世纪之久的足迹,深刻揭示出日本殖民主义者统治下台湾知识分子受歧视、遭摧残的悲惨境遇,展现了日据时代真实的社会历史面貌,昭示出中华民族之魂不可征服的事实。作品人物性格鲜明,结构匀称严谨,具有浓郁的台湾乡土气息。
最近更新 2019-11-21
作者 : 张洁
《四只等着喂食的狗》主人公詹姆斯和戴安娜是兄妹俩,性格完全不同,都够机灵淘气。他们的父母在职场上都很棒,在家里却常常被两个小家伙加一个同样“淘气”的保姆折磨得顾此失彼,狼狈不堪。这一家人看上去没大没小、乱七八糟,但是很健康、很开心,很幸福。张洁这本《四只等着喂食的狗》不仅写给孩子们,也写给他们的爸爸妈妈;愿所有孩子、所有父母、所有家庭,都能享受到应有的快乐。
最近更新 2020-06-22
作者 : 格非
作为资深音乐发烧友的主人公,以为高端客户定制高级音响设备为生。一天,他接到了一个神秘人物的订单,从此陷入诡异莫测的谜局……小说设置了重重悬念,讲述了自上世纪七十年代至今,社会剧变中的人们追名逐利而起伏跌宕、凶险无着的命运。全书贯穿了对古典音乐的优美诠释和倾心礼赞,以之与书中无序和充满欲望的世界构成强烈的张力场,而情节的惊悚与繁复的构造又体现了某种黑暗、残酷等哥特式艺术特征。本书的写作延续了作者自“乌托邦三部曲”以来对现实世界高度的关注与思省。
最近更新 2019-11-21
作者 : 李昂
《杀夫》获七十二年联合报中篇小说首奖,发表之时,引起正反两方的极度争议,作者因此广受瞩目。《杀夫》以台湾农村生活为背景,探讨人性的不可捉摸,尤着眼于人与兽之间剃刀边缘的挣扎,写作手法细腻而深刻,无论人物造型或情节结构,均有其独到处,营造出极强的文字感染力。本书德文译本已出版,李昂亦因此书而入世界文坛之林,喜爱小说的读者不可不读。白先勇:杀夫这篇小说非常复杂,写人性的不可捉摸,人兽之间剃刀边缘的情形,写得相当大胆,相当的不留情。写没有开放的农业社会中,中国人的阴暗面,把故事架构在原始性的社会里来研究人兽之间的一线之隔,这是篇突破的作品,打破了中国小说很多禁忌,不留情地把人性最深处挖掘出来。
最近更新 2019-11-21
作者 : 刘斯奋
《鸡鸣风雨》是长篇历史小说《白门柳》三部曲的第三部,情节紧接上一部,描写明朝残余势力在弘光王朝覆灭后,退守浙东地区,继续坚持抗清及其最科灭亡的过程。在本卷中,几个主要人物被命运驱上了不同的道路。黄宗羲毅然参加义军从事武装斗争,冒襄和董小宛成为颠沛流离的难民,钱谦益投降北上,柳如是则独自留在南京,各自经历了种种艰难曲折,最终又集结在抗清的旗帜之下,作为全书的大结局,《白门柳3》在继续保留和发扬前两部特色的基础上,结构更加开阔色彩更加纷纭。其中正义与邪恶,卑鄙与崇高,野心与情欲,征服与反抗,腐朽与新生,种种人性也揭示得更加充分和彻底,使人沉浸于丰厚的艺术享受的同时,还可从士即知识分子阶层,作为文化守护者的职责和命运中,获得更深的感悟和思考。
最近更新 2019-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