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刘斯奋
《鸡鸣风雨》是长篇历史小说《白门柳》三部曲的第三部,情节紧接上一部,描写明朝残余势力在弘光王朝覆灭后,退守浙东地区,继续坚持抗清及其最科灭亡的过程。在本卷中,几个主要人物被命运驱上了不同的道路。黄宗羲毅然参加义军从事武装斗争,冒襄和董小宛成为颠沛流离的难民,钱谦益投降北上,柳如是则独自留在南京,各自经历了种种艰难曲折,最终又集结在抗清的旗帜之下,作为全书的大结局,《白门柳3》在继续保留和发扬前两部特色的基础上,结构更加开阔色彩更加纷纭。其中正义与邪恶,卑鄙与崇高,野心与情欲,征服与反抗,腐朽与新生,种种人性也揭示得更加充分和彻底,使人沉浸于丰厚的艺术享受的同时,还可从士即知识分子阶层,作为文化守护者的职责和命运中,获得更深的感悟和思考。
最近更新 2019-11-21
作者 : 阎连科
这是一部极其写实又极端假设的长篇小说。青春年少,娴淑雅静的女知青娅梅60年代因为命运离开都市;70年代,为了爱情而留在乡村,80 年代,不知道为了什么,她返回都市,开始了自己的寻找和苦斗;90年代,当诸如情爱、金钱、荣誉等等,在她似乎都已获得之后,才发现自己是真正的一无所有,至21世纪,韶华逝,容颜已改,再返当年的田园乡村定居时,却是夫非夫、子非子、情感非情感、乡村非乡村、人世非人世……
最近更新 2019-11-21
作者 : 李昂
《杀夫》获七十二年联合报中篇小说首奖,发表之时,引起正反两方的极度争议,作者因此广受瞩目。《杀夫》以台湾农村生活为背景,探讨人性的不可捉摸,尤着眼于人与兽之间剃刀边缘的挣扎,写作手法细腻而深刻,无论人物造型或情节结构,均有其独到处,营造出极强的文字感染力。本书德文译本已出版,李昂亦因此书而入世界文坛之林,喜爱小说的读者不可不读。白先勇:杀夫这篇小说非常复杂,写人性的不可捉摸,人兽之间剃刀边缘的情形,写得相当大胆,相当的不留情。写没有开放的农业社会中,中国人的阴暗面,把故事架构在原始性的社会里来研究人兽之间的一线之隔,这是篇突破的作品,打破了中国小说很多禁忌,不留情地把人性最深处挖掘出来。
最近更新 2019-11-21
作者 : 严歌苓
《白蛇》是严歌苓经典中短篇小说自选定本中的一部,含《白蛇》《也是亚当,也是夏娃》《魔旦》《白麻雀》《学校中的故事》五部中短篇作品。主打篇目《白蛇》:文革中,因出演《白蛇》而被“镇压”的著名女演员孙丽坤被囚于破败的布景房中。曾经倾倒众生的她,在长期的精神压迫与恶劣的生活条件下渐渐变得庸俗、麻木。十月里,来了一个身着旧黄呢子军装的青年,常驻足于她的窗下。不久看守她的女娃告知将有上级派来的人前来审查……严歌苓以诗一般精妙的语言讲着故事,对古老的男女关系进行新的诠释;不可言说、隐隐作痛的爱情,揭示的是非常时代里的幽僻人性。
最近更新 2019-11-21
作者 : 格非
作为资深音乐发烧友的主人公,以为高端客户定制高级音响设备为生。一天,他接到了一个神秘人物的订单,从此陷入诡异莫测的谜局……小说设置了重重悬念,讲述了自上世纪七十年代至今,社会剧变中的人们追名逐利而起伏跌宕、凶险无着的命运。全书贯穿了对古典音乐的优美诠释和倾心礼赞,以之与书中无序和充满欲望的世界构成强烈的张力场,而情节的惊悚与繁复的构造又体现了某种黑暗、残酷等哥特式艺术特征。本书的写作延续了作者自“乌托邦三部曲”以来对现实世界高度的关注与思省。
最近更新 2019-11-21
作者 : 王朔
年轻的时候认为有很多重要的在前面,只要不停地奔走就能看到,走过来了发现重要的都在身后发生了,已经过去了,再往前又是一片空白。对过去,没有什么可遗憾的,也没有任何偶然,都是必须经过的,我不信一个人可以有两个以上的选择。这几本书都是十年前或更早的时候写的,那时我很自以为是,相信很多东西,不相信很多,欲望很强,以为已知的就是一切了。这些书里的人、情景和一些谈话是那时我经历过的,在生活中也不特别,仅仅因为我不知道更多的东西,才认为有趣,虚张声势地写下来。这些情景不在了,这些人也散了,活着的也未老先衰,我也不再那么说话和如此看待自己,所以有时我觉得自己失去了继续写作的能力。文化太可怕了,像食物一样,不吃,死,吃了便被它塑造了。我怀疑其核心已编入遣传而不必再通过教育获得了。我觉得自己像在大海里游泳,无边浪涛挥之不尽,什么时候才能登上彼岸,有从树上刚下来的原始人那样一个澄明的无邪的头脑。关于这些书,我个人认为是一个蒙昧时代的见证。活下去,活在自我虚构和自我陶醉中,这大概是一个写作者的宿命,明白也没用。
最近更新 2019-11-21
作者 : 柯云路
《芙蓉国》最初出版时,作者化名辛克。读书界立刻做出了积极反应,一些评论家认为这是一桩不能忽视的文化事件。该书不胫而走,很快引起了广泛关注。《芙蓉国》在纵向上概括了文化大革命全部重大历史事件与历史过程,在横向上描写了从上层到底层、从京城到乡村的各个社会场面,及各个阶层的众多人物,揭示了那段历史中形形色色的人格与心理,通过众多人物跌宕起伏的命运、生生死死的感情纠葛,反映出中华民族在十年浩劫中经历的苦难。可以说,这是第一部描写文化大革命全过程的全景式长篇小说;也是一部对红卫兵运动做出深刻反省的长篇小说;又是一部对老三届、知识青年做出独特诠释的长篇小说。本书显示了作者把握宏大历史的文学叙述能力,全书在时空两个方面的缜密匀称显出了作者成熟的艺术功力。
最近更新 2019-11-21
作者 : 张恨水
该书是张恨水先生在抗战期闻影响最大、最受欢迎,也是大后方最畅销的长篇小说。文学界盛赞该书是一部“奇书”!作者用“寓言十九托之于梦”的手法,笔酣墨畅,恣意泼洒,全书充满了诡谲玄幻的悬念,上下古今,纵横捭阖,把那些间接有助于抗战胜利的问题,那些直接有害于抗战的表现,燃烛犀照,痛加鞭笞,毫不鹭情,因而该书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作家以辛辣之笔,巧妙的构思,深刻地揭露了国民党官僚的贪污腐败,投机商人的巧取豪夺;画出了一幅“雾重庆”昏天黑地、五花八门的丑图。南京大屠杀后,张恨水曾呈文政府,请求自费上山打游击,但请缨无路,他把浓烈的爱国热忱和一腔孤愤书于纸上,创作了大量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抗日小说,为中华民族留下了许多抗御外寇的珍贵历史 《热血之花》是国内发现的最早抗日小说;《大江东去》是第一部直接描写南京大屠杀日寇暴行的中国小说;《虎贲万岁》最早描写抗战著名战役常德保卫战的全景,表现中国将士可歌可泣、气壮山河的英雄气概;《巴山夜雨》、《八十一梦》则是抗战“痛定思痛”之作,被称为张恨水作品的“巅峰之作”……
最近更新 2019-11-21
作者 : 叶圣陶
大凡名著,均是每一时代震撼智慧的学论、启迪民智的典籍、打动心灵的作品,是时代和民族文化的瑰宝,均应功在当时、利在千秋、传之久远。中国文库收集百余年来的名著分类出版,便是以新世纪的历史视野和现实视角,对20世纪出版业绩的宏观回顾,对未来出版事业的积极开拓;为中国先进文化的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贡献。
最近更新 2019-11-21
作者 : 柯云路
年轻的县委书记李向南新官上任,雄心勃勃,准备在古老的中原县城古陵大展拳脚。只一个月时间,便政绩斐然,被群众誉为李青天。但年轻的政治新星,遇到了强大的传统保守势力的抵抗和压制,李向南和以顾荣为首的官僚体系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冲突。调查组来了,各种谣言不胫而走……
最近更新 2019-11-21
作者 : 苏童
短篇小说的创作花费了我近年来最主要的精力,现在能以如此快捷的速度将这些短 篇推向读者,高兴之余亦颇为惶恐。我不知道读者是否会理解并赞赏这些处于风格变化中的作品。事实上我自己也不能 确定这种变化的价值。许多作家对于艺术的见解是一厢情愿的,而一厢情愿的创作通常 导致两种结果,或者在困境中获取真正独特的艺术生命,或者看着黑暗渐渐吞噬你手中 的最后一根蜡烛。写作者终其一生都在设法建造他想象中的文学建筑,它的空间至少得由几面墙围成, 而这几面墙的建设恰恰是需要你呕心沥血的。在塞林格最优秀的短篇小说《献给艾斯美 的故事》中,一个小男孩让军人猜了一个谜语:一面墙对另一面墙说了什么?这个谜语 的谜底是:墙角见。我常常想起这个谜语和谜底,我想一面墙迟早该和另一面墙见面的, 许多创作者因此精心规划着那些墙角,企望这面墙与那面墙的完美的会合。但是一切都悬而未决,这便是我或我们大家的惶恐的根源。
最近更新 2019-11-21
作者 : 张翎
三代女人生命孕育的惊世传奇七十年间天地翻覆的沧桑风雨一部长篇巨著,入木三分刻画女性坚强生命形态-1942—2008年,将近七十年的光阴,足以囊括一段厚重历史的风云变幻。故事中的三代女人,生于三个乱世,又在三个乱世里生下她们的女儿。女人拼了命地逃离过往与故乡,却始终无法逃脱宿命套在她们身上的镣铐,她们注定要世世代代在孤独中经历生产的阵痛。女人的痛,来自男人和世道,可是男人无能为力,世道无可奈何。女人能做的,唯有以隐忍的姿态反抗。好在上帝是公平的,那些历经苦难而屹立不倒的女人,最终看到了生之希望。
最近更新 2022-10-20
作者 : 林语堂
享现代版《红楼梦》之美誉,文学大师林语堂最负盛名的传世之作,四度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之殊荣。《京华烟云》是林语堂旅居巴黎时于1938年8月至1939年8月间用英文写就的长篇小说,并题献给“英勇的中国士兵”,英文书名为Moment in Peking,《京华烟云》是它转译为中文后的书名,也有译本将本书译为《瞬息京华》。林语堂原本打算将《红楼梦》译作英文介绍给西方读者,因故未能译成,此后决定仿照《红楼梦》的结构写一部长篇小说,于是写出了《京华烟云》。小说讲述了北平曾、姚、牛三大家族从1901年义和团运动到抗日战争30多年间的悲观离合和恩怨情仇,并在其中安插了袁世凯篡国、张勋复辟、直奉大战、军阀割据、“五四”运动、“三·一八”惨案、“语丝派”与“现代评论派”笔战、青年“左倾”、二战爆发等历史事件,全景式展现了现代中国社会风云变幻的历史风貌。《京华烟云》自1939年底在美国出版后的短短半年内即行销5万多册,美国《时代》周刊称其“极有可能成为关于现代中国社会现实的经典作品”。
最近更新 2023-12-12
作者 : 司马中原
2005年的夏天,《亚洲周刊》评出二十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旅台作家司马中原的长篇巨著狂风沙,排名第四十二。司马中原,原名吴延玫,原籍江苏省南京市,1933年生于江苏省淮阴县。1948年参加国民党军队,历任教官、训练官、参谋、新闻官,1962年以上尉军衔退役。1949年去台湾。去台后 ,他的第一篇小说《小疤》被中华文艺奖金委员会采用,但未发表。早期作品多发表于 《半月文艺》。曾任文协南部分会常务理事、作协常务理事及总干事。1974年任华欣文艺工 作联谊会总干事。他的作品曾多次获台湾各种文艺奖,有第一届青年文艺奖,1967年度教育 部文学奖、1971年度十大杰出青年金手奖、第二届联合报小说奖的特别贡献奖等。着有:短 篇小说集《春雷》、《灵语》、《加拉猛之墓》、《石鼓庄》、《十音锣》、《迷离玛利》 ,中篇集《山灵》、《雷神》、《路客与刀客》、《红丝凤》、《天网》、《十八里旱湖》 、《饿狼》、《遇邪集》、《霜天》、《复仇》,长篇小说《荒原》、《魔夜》、《狂风沙 》、《骤雨》、《巨漩》、《烟云》、《刀兵冢》、《绿杨村》、《啼明鸟》、《荒野异闻》、《狼烟》、《凌烟阁外》、《流星雨》、《割缘》,散文集《乡思集》,传记小说《青春行》等。这些作品大致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以《荒原》和《狼烟》为代表的歪曲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反共文学;第二类的纯抒情式的作品,多半是自传式的,写他个人的经历,如《青春行》和收在《灵语》中的某些短篇;第三类作品数量最大,在台湾也比较受读者欢迎,长篇有《狂风沙》、《刀兵冢》,主要是收在五本集子里的二十六篇乡野异闻,其中有三篇是艺术品逸话,如《红丝凤》,七篇地方色彩的悲欢离合等主题的故事,其余的都是些古老的、阴森的、奇奇怪怪的传说。
最近更新 2019-11-21
作者 : 阎连科
少年的爷爷是村庄上一位德高望重的老者,父亲是在大卖血和热病(村民的对艾滋病的称谓)大爆发后大发横财的血王。因为妒忌他父亲发大财,有村民暗中下毒害死了这个未成年的孩子。少年用他无邪的双眼或透过爷爷神奇的梦境,记录了村民们当初是怎样掀起大卖血的热潮,追逐他们自以为是的幸福生活;待热病爆发,死亡不可阻挡地蔓延过一户户人家,夺走一个又一个的生命时,他们身上形形色色的人性也全面爆发,爱和欲,自私和公义,夺权和偷盗,掠财和及时行乐,追逐死后世界的繁华和让频死的生命彻底辉煌一次……
最近更新 2019-11-21
作者 : 管虎
曾经风光四九城的老炮六爷,难以适应社会巨变,蛰伏于胡同深处,过着溜鸟、管闲事、发牢骚的无聊日子。某日,六爷和“小炮儿”儿子晓波父子间产生巨大情感冲突,导致小炮儿负气离家出走,不想遭遇暗算,被新崛起一代的“小爷”小飞非法拘禁。为了解救儿子,并偿还当年对儿子的愧疚之情,六爷重出江湖。六爷用自己的规矩,试图摆平事件,却无奈的发现,无论是这个时代,还是自己的身体,早已今非昔比。一场父子恩仇、新旧势力的对决无法避免。在解决烂摊子的过程当中,老炮发现自己身体也出现了问题,真正力不从心。但同时也在抽丝剥茧的查询过程中抓住了 “三环十二郎” 的把柄,两人下了对战书决定来一场单挑。
最近更新 2019-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