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张军 宋凯
历史就是历史,它已定格在那人类写就的星空之上了。对于后人而言,掀开销烟散尽的历史帷幕,明了那些已为陈迹的历史本真,实在是既迫切而又必要的。况且人事代谢,时移世易,过往的恩怨纠结应该在不断地淡化,宽容与恕道应该升腾于国人的心胸。如此这般,也应该没有必要再去忌谈那些逝去的岁月了。所以,你我所要做的,除了给人以历史本真之外,其余的似乎都是添足之举。当然,如果这些本真再丰满一点,多一些血与肉。那自然就更好的了!写作这本书大约是在追求如此,起码近似如此吧!因此,本书前几次印行后,读者的反响很是热烈,而凤凰卫视据此而制作,不久前于“凤凰大视野”栏目中播出的五集电视纪实片《雄关漫道》,应该是其来有自的吧!谈到这五大主力的兴亡,如果要用一句话来概括,我们只能说,其兴,运也;其亡,命也。
最近更新 2019-11-21
作者 : 萨苏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亚洲战场上,有三次被日本人叫做“玉碎战”的,也就是日军被全部消灭的战役,即腾冲战役、松山战役和密支那战役,而这三次战役,全部发生在中国驻印军归国之战中。1943年底,中国驻印军从印度雷多出发,开始了打通中印公路的缅北之战。旅日学者萨苏,首次利用大量日本史料,与中国、美国史料相对照,在《突破缅北的鹰》一书中全景展现了这一场历时400多天、跨越1600多公里的归国之战的全过程,清晰再现了从新平洋、拉加苏、胡康谷口、打洛、孟关、瓦鲁班、英帕尔,到密支那、松山、龙陵、八莫、芒友,每一次战役的攻防和战场细节。以“敌人之眼”描述了这支抗战时期被称为“天下第一军”的孙立人统帅的“蓝鹰”部队,如何与日军六个师团交手,歼灭号称“丛林之王”的18师团主力,重创三个师团和一个独立混成旅团。作者文笔灵动诙谐,将一段沉重激昂的战争史,鲜活形象地呈现给了读者。
最近更新 2019-11-21
作者 : 唐德刚
《袁氏当国》讲述了袁世凯如何在晚清政府和国民革命军政府之间养敌自重以觊觎总统宝座,宋教仁刺杀案的历史谜团到底暗示了什么真实背景,孙中山的个性对他改造国民党以谋求革命有何影响,袁氏当国时期的内政外交如何复杂多变,筹安会“六君子”与袁氏政府之间的关系到底如何,不该遗忘的古德诺教授的政治理念是什么?作者唐德刚先生凭借其一贯的学者气节,不依风附草,不人云亦云,坚持论从史出,坚持言必有据上自孙文缔造共和肇始,下逮蔡锷护国运动兴起,寥寥数年,此乃袁世凯当国之年,国可谓不兴,民可谓不幸。《袁氏当国》记载了从武昌起义到袁世凯病死的几年中,中国从一个帝制时代,到“民治时代”的纷乱无比的景象。在我们所受的历史教育中,这段时间除了孙中山先生的所作所为外,其他的是最混乱、最黑暗的,而对窃国大盗袁世凯,我们更是咬牙切齿,但《袁氏当国》就力图改变这个形象,为读者重新烹调了一份具有独特口味的历史文化大餐。
最近更新 2019-11-21
作者 : 阎崇年
《大故宫3》延续前两册内容,将视野集中于对明清最高权力斗争有巨大影响之皇室宗亲,及密切影响宫廷政治生活之宫女太监,详解其成败关键与命运走向,并透过对御药御膳之解析、国宝文物之品鉴,真实再现一个纵横捭阖、饮食男女、金帛珠玉里的宫廷世界。第三册还走出紫禁城,带您进入三山五园、避暑山庄、沈阳故宫、台北故宫博物院等,全景呈现“大故宫”。
最近更新 2019-11-21
作者 : 易中天
秦最终夺取了天下,只能归结为秦国有当时最管用的制度,或者说,他们把这个新制度建设得最彻底。这就是初具规模的中央集权制。这是一个帝国制度不断成熟、完善的过程,它表现为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秦创郡县制,汉因之;隋创科举制,唐因之;宋创文官制(文臣将兵制),明因之;明创阁臣制,清因之。世界上没有免费的的午餐。伦理治国或者说独尊儒术的原则维护了帝国制度,却让我们民族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皇帝对官员常有一种复杂的心理。一方面,他离不开官员;另一方面,他又近乎本能地认为帝国的事情会坏在这帮家伙手里。奇怪,帝国的产权怎么会成为问题呢?“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不是很清楚吗?公元1911年,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王朝——大清,在内外交困中灭亡了。随同它一起被埋葬的,还有整个帝国制度。易中天先生的《帝国的终结》,就是他对于中国历史的一种解读方式,或者说是对于中华帝国从形成、发展到终结的历史的一种独特理解。读者诸君如果静下心来,细细品味,便不难发现,他对于“封建”本意的理解,对于“天下为公”的“公天下”的理解,都有一些独到的看法,显现了对历史与现实的睿智与敏感。
最近更新 2019-11-21
作者 : 易中天
朱元璋称帝没多久,就掀翻了传统政治的桌子,通过一系列组合拳,重建了帝国的制度,改变了中华的航向。朱棣从侄子手中篡取皇位,并将国都迁往边地北京,他的制度设计,更是奠定了整个明朝的个性和特色。朱明王朝,是彻头彻尾的朱姓王朝:皇帝们恣意任性;大臣们沦为家奴;文字狱和太监擅权层出不穷;锦衣卫和东西厂无孔不入。而在皇权的边缘,南国富庶,人物风流。繁华的城镇里经济活跃,并催生了多样而新颖的市井文化。从庙堂到江湖,大明精彩。
最近更新 2020-12-23
作者 : 蒙曼
被称为“圣人可汗”的不是唐太宗,而是隋文帝,单从这一点就足以管窥隋朝开皇年间堪比大唐的盛世局面。隋文帝想建立一个理想政府,想成为彪炳千秋的明君圣主,所以他克己复礼、励精图治,造就了他与隋朝光鲜的一面:惊世的武功、焕然的典章、干云的豪气……但他在理想与道德上的苛求,也同样为大隋盛世埋下了深深的危机:他为了确保存粮,宁可与百姓一起逃荒,也不开仓赈济;他营建恢宏的大兴城,里坊却严整得如棋盘一般;他苛责儿子,终酿成亲情乃至国家的沉痛悲剧……他的价值取向,注定了他无法成为有道的君主,更不会是有情的君主。他的统治方式,也使整个大隋王朝陷入了一种只有气度而没有温度的迷局。
最近更新 2021-06-18
作者 : 黄治军
从甲午海战到辛亥革命,中国社会陷入了深重的危机:民众普遍失去信仰,社会风气江河日下,利益集团垄断资源,官场腐败已达极点。然而,甲午惨败后势在必行的戊戌变法,却以光绪皇帝在宫廷权斗中不敌慈禧太后,六君子血洒菜市口收场;而慈禧太后和皇族权贵为了保住既得利益不受西方势力威胁 ,竟然利用民间势力义和团向十一国开战,却险些为大清招来了灭顶之灾;危亡之际,统治阶层不得不主动寻求变革,随着清末新政步步推进,变革进入了快车道:振兴商务、废除科举、兴办西学、改革官制、修订新律,乃至推行宪政,组建内阁。清政府进行了史无前例的密集变革,几乎尝试了当时所能进行的所有变革方式后,依然无法扭转大清急转直下的国运。变革陷入了无尽的利益算计和权力斗争的困境中。翻开本书,作者为您条分缕析、娓娓道来晚清最后十八年国运急转直下的政治必然。
最近更新 2019-11-21
作者 : 慕寒
《谋说天下》系列之一的《谋秦》,书中紧紧围绕秦建国这条主线,通过一个一个故事贯串始终,向你完整呈现秦国从无到有、自弱到强的发展历程。历史基于人的创造,辉煌得益于“谋”的运用。《谋说天下》构架以时间顺序为主,辅以人物线索,叙述笔墨着力于内外两点:外,即新政权与旧王朝或同时代竞争者艺间的谋略较量;内,即新王朝建立者为达成功在自己派系内部的斗争。如此叙述,既保证了完整呈现一个新政权崛起的大致脉络。也能凸显出“谋略”运用在整个历史进程中的重要性。雄图霸业自有因,辉煌华夏,灿烂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秦朝牢牢占据着最耀眼的位置。透过历史的尘烟,本书带你去欣赏别样的历史进程。英雄起黎庶,大国源寸土。本书紧紧围绕秦建国这条主线,通过一个一个故事贯串始终,向你完整呈现秦国从无到有、自弱到强的发展历程。历史基于人的创造,辉煌得益于“谋”的运用。小“谋”立身,中“谋”治家,大“谋”平天下,此书中自有大“谋”、大智慧。通过“谋”的视角来看秦朝建立那段历史,赢政、张仪、秦穆公、王翦等人物形象,终于拂去了历史蒙在他们脸上的最后一缕迷烟,活生生地走到我们现实生活中来。
最近更新 2019-11-21
作者 : 潇水
一杯茶,一本书,一个慵懒的下午,一个帝国的命运……秦始皇是一个暴君吗?陈胜是一个好领导吗?刘邦是一个地痞吗?项羽是一个绅士吗?李斯是一个小人吗?焚书坑儒被历史误解了吗?沙丘之谋究竟发生了什么?巨鹿之战项羽靠什么以弱胜强?……本书将带着您,穿越2200多年的失控,和那段尘封已久的隐秘历史扶手遥望。战国末年,秦始皇吞并诸侯,统一中国。后焚书坑儒、大修长城,不出几年,即在巡游途中暴毙而薨;权臣赵高诈受始皇遗诏,拥胡亥为秦二世,指鹿为马,一手遮天;陈胜、吴广不堪秦之暴政,于大泽乡揭竿而起;秦之“比干”李斯被赵高诬以谋反,腰斩咸阳;西楚霸王项羽麋战巨鹿,大破秦军,后汇合刘邦,一举推翻秦王朝。大秦十五年,每一年都惊心动魄、风起云涌!本书将和您一起,透过作者潇水笔下随性散淡的文字,穿越2200多年的时空,和那段尘封已久的隐秘历史扶手遥望。
最近更新 2019-11-21
作者 : 杨早
从武昌举义到清帝逊位主流历史忽略、遮蔽、摒弃的各种细节精彩文字曾连载于《南都周刊》无数涓流汇成了奔腾的大河,尽管期间的许多溪流并不见得期待最后的洪潮,但一旦列车进入快轨,离心力大于向心力,则不免“抽心一烂,土崩瓦解。”民国成立之前的吴宓、沈从文、周恩来、叶圣陶都在做什么?为何“宣统两年半”的歌谣被传唱?是故意为之还是民意?本书从武昌举义写到民国成立。历史学者杨早角度新颖,仿佛回到当时历史之现场,发来富有画面感的“采访报道”;深入各省革命之细节,描写那些被主流历史遗忘的历史,提醒读者不只是从宏观角度去观望,更要学会从历史支流中凝视。
最近更新 2019-11-21
作者 : 袁腾飞
《历史是个什么玩意儿2:袁腾飞说中国史下》是袁腾飞在讲述中国古代史之后,重新诠释的中国近代史。在这位热辣的历史教师口中,中国枯燥而沉寂的百年近代,变得灵动鲜活,妙趣横生。全书涵盖从鸦片战争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这段历史,秉持袁腾飞一贯幽默诙谐的讲述风格,是一本让你在如同听相声般的快乐中汲取庞大的历史知识信息量的书,是一本让人彻底赞成读史可以明智的书,也是一版诲人不倦而又逗人不倦的最精彩历史文本。细细体味,在袁腾飞个性独特的讲述背后,是对于这段历史温和而善意的情怀。
最近更新 2019-11-21
作者 : 李洁
本书以人物为经线,以时间为纬线,实地探访历史遗迹,爬梳史料,带着温情与敬意亲近杨度、章士钊、李大钊、陈独秀等北洋时期代表人物,追述他们在晚清民国大变革时代中的升降沉浮,以崭新的视角,生动的笔触,还原了北洋时代的风貌,颠覆了人们对北洋的既有认识,呈现出中国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期间的政治生态、人物风采。
最近更新 2019-11-21
作者 : 吴蔚
其亡也忽,其兴也勃,历史悲剧的集中上演。1644年3月,李自成的大顺军兵不血刃攻下了明朝京师——北京城、明朝最后一个皇帝崇祯自缢身亡。1644年4月,山海关外的多尔衮军得到明朝骁将吴三桂的邀请,入关与李自成在山海关决战,随即将登基才一天的大顺朝皇帝李自成赶出了北京城。满清六岁的顺治帝福临轻而易举登上了紫禁城中元、明两代二十四个皇帝坐过的金銮宝座,从此开始了历时二百六十八年的大清帝国的统治。1644年8月,张献忠带兵入川,攻陷成才在成都称帝,改元大顺,建立了大西政权。拿纪年来说,1644年是明朝的崇祯十七年、清朝的顺治元年、大顺政权的永昌元年、大西政权的大顺元年。这四种纪年代表着四个互相敌对的政权,延续着逐鹿中原、雄霸天下的争斗,其间折射出的士大夫和普通人的心态,更是耐人寻味,令人不胜唏嘘……这就是惊心动魄的1644年,一个风云突变、天翻地覆的年代。
最近更新 2019-11-21
作者 : 奎文阁
奎文阁先生再出解史力作,讲述盛唐隆宋之间五代十国的战乱纷争,将一段历史大变局壮观呈现。本书纵横捭阖,在大背景下讲述重大事件,再现了历史的厚重与沧桑;在大变局中拷问人物决择,解析了人性在道德利益与生死之间的游走和坚守。千回百转的故事情节,刺激人的每一根神经;跌宕浮沉的人物命运,使人禁不住扼腕唏嘘;亦庄亦谐的叙事风格,令读者玩味不绝;生动深刻的说理论道,发人深省启迪智慧。让我们跟随作者独特的笔调,一起走进那个精彩纷呈的年代吧。《唐宋间迷失的帝国》第五部《力挽狂澜》讲述了:天下大乱,诸侯互不服气。没有理想只有私利的霸业只能是军阀割据。即便人心思定,也必须有大略雄才横空出世,天下才可能归一。起于社会底层的郭威打算遏制军阀乱势,可心有余而力不足,含恨死去。英明神武的周世宗柴荣,锐气风发,大有扫荡天下、聚拢六合之势,可偏偏英年早逝。千年一出的宋太祖赵匡胤终于以他宏阔豪迈的视野和整合资源的度量,刹住已经陷入泥潭的帝国车驾,重新将帝国带入又一个辉煌。
最近更新 2019-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