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返回

搜索 繁体

《台湾通史》上册

作者 : 连横

《台湾通史》为台湾史学家连横所著,是台湾历史上第一部按通史体例撰修的史书。连横积数十年之力,游历大江南北搜集史料,仿照司马迁《史记》的体例,写成此书。 此书时间从隋朝大业元年至清光绪21年(1895年),横跨1290年。全书有纪四、志二十四、传六十,从最早到达台湾的开拓者,到清中后期抵抗日本侵略的志士将领,凡有关台湾的政治、军事、经济、物产、风俗、人物等等,均有论列,是写台湾的第一书。 作为一本严谨的史学大书,《台湾通史》最大特点是史料详尽,典据精深,宁取无弃。不论是旧书中有的岛内开垦拓荒的史实,还是没有记载的外交兵祸,乃至岛内动植矿物等的种类及分布情况、稻米糖茶等诸种作物乃至食用方法,或据资料详细系统地载录下来,或依耳闻目睹据实列述,苦心经营,内容扎实,使《台湾通史》成为文献大宗。此书突出民贵民生的史观。传统写著史书注重兵、刑、礼、乐,而通史则对岛内人民生活,特别是攸关国民生计的官方奏疏一律详细载录,以供后人借鉴。所以它是一本以民为本的史书,光凭这一史学观就使其脱颖而出。再次,郑成功驱逐荷兰殖民者以及其后率领大陆同胞迁台拓台的事迹,以往史书以岛夷海寇视之而一笔代过,通史则重新矫正定位;对台湾人民介乎以卵击石、艰贞抵御日侮的历史详情,更是重笔彩墨,致意再三。全书既体现了台湾与祖国大陆在政治、经济、法律、典仪、文化、宗教等方面一脉相传的历史渊源,又突出了台湾的地方特色,安排有序,相得益彰。此书虽然为史,但文辞朴实壮美,读之或如涓涓漫流,或如骇浪凛然,流连其中,具有很高的审美享受。

最近更新 2019-11-21

春秋大义2·隐公元年

作者 : 熊逸

作者力求从春秋的二百多年中的第一年隐公元年入手,配合《左传》《公羊传》《穀梁传》以及后世学者对《春秋》的形形色色的解读中,阐释圣人的微言大义。然而,究竟什么是圣人的本意?究竟什么是真正的“春秋大义”?历代的解读都是与解读者的立场、历史背景、生存环境息息相关。可以说,这部以隐公元年为评述对象而阐发的“春秋大义”,是一部见微知著的中国思想史。

最近更新 2023-11-23

天裂九世纪·大唐帝国的衰亡

作者 : 王者觉仁

二百八十九年的唐朝历史,前半截一百三十余年的盛世,繁荣强大如日中天;后半截一百五十余年的乱世,藩镇割据兵连祸结。公元757年,安禄山长子——素懦弱、不善言辞却善骑射的安庆绪在大臣严庄、太监李猪儿的协助下弑父自立,做了大燕政权的新皇帝。曾经飞扬跋扈的安禄山部众因为这场宫廷政变而锋芒尽失。可惜,新人并未带来新气象,在唐军的攻击下,溃败的安庆绪不得不去投靠史思明。没想到,等待他的却是一道冰冷的绳索……安史之乱终于在大将郭子仪、李光弼的进击下得到平定,但盛世唐朝却自此急转直下,再也回不到往日的辉煌了。内有宦官掌权,外有藩镇割据,再加上无休止的党派纷争,唐朝统治岌岌可危。虽有后来的元和中兴、会昌中兴,但对千疮百痍的唐末政权来说,无疑杯水车薪。唐朝灭亡已成定势……作者以一种文学的手法和平民化的视角,把自己置身于当时的情景际遇中,力图与每一位历史当事者展开对话。无论他是忠是奸、是善是恶,是身置旋涡还是位居边缘,都是一枚历史的卒子,轮番上场展开博弈。

最近更新 2019-11-21

如果这是宋史(贰)·太宗真宗卷

作者 : 高天流云

赵匡胤算是暴毙,好端端的就突然死掉了。更悲催的是,很快新皇帝就诞生了,而且竟然不是赵匡胤的儿子,而是他的弟弟——赵光义。就在同一天,哥哥死了,弟弟登基。宋朝原晋王、开封府尹赵光义在赵匡胤的灵柩前奉了遗诏,立马就即位了,成了宋朝的第二位皇帝。赵光义给自己取名为“炅”。日下之火,威灵四射。真是够自恋的。但是人家也很霸气,收钱塘、得漳泉、灭北汉,征服了柴荣、赵匡胤一生都没能攻克的太原城,进而翻越太行山,远征汉人故疆燕云十六州。虽然都失败了,但是和大辽井水不犯河水,也算相安无事。宋太宗是否毒杀宋太祖?这一直是史家的争议。赵光义结束了分裂割据局面,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这些都是功不可没的。他明明可以安享其成的,也许是关于他的议论始终未曾断过吧,他太想证明自己了。于是,幽州城下成了他一生的噩梦,他带着致命的创伤逃了回来,从此余生都挣扎在死亡线上,导致之后一系列的悲剧。真宗赵恒是一个弱势的人,每一个强势的父亲,都有一个低调的儿子,这是规律。但低调不等于窝囊。就是这个不显山不露水的皇帝,创造出宋史三百年唯一的奇迹——咸平盛世。他爹爹一生好强,弄残了自己也留下一堆烂摊子给他,但他默默地只用七年的时间就使国力迅速升腾,宋朝的辉煌从真宗开始……

最近更新 2019-11-21

中国历代通俗演义03·两晋演义

作者 : 蔡东藩

民国著名史学家、小说家蔡东藩,以“演义救国”旨,历时十年,创作出《中国历代通俗演义》。上起秦始皇,下至1928年,全面记述了中国封建时期2166年的历史,以内容丰富、取才翔实名重一时,深受读者青睐。这套书的编写体例综合了《三国演义》及毛宗岗的批注,有正文、有批注、有总批,只不过是蔡东藩自批自注。通过这些批注,或对有关的虚诞说法加以批驳,或对某些史料的运用注明出处和异同,或对古代的某些官制、法制、地理、器物、名号乃至方言俚语加以通俗的解释,或对所写某些人物加以褒贬,以此达到帮助读者理解正文、弄清历史。在史料的选择和运用上,蔡东藩以“正史”为主,兼采稗史、轶闻,而出于稗史、轶闻者必有旁证,对史料“几经考证”,“务求确凿”。由于蔡东藩如此重视历史的真实性,反对虚构杜撰,因此,这套演义虽然通俗,但却有较高的史学价值。《两晋演义》为《中国历代通俗演义》之一。西晋(265~316)公元256年,司马炎代魏立晋,国号晋,都洛阳,史称西晋。西晋最强盛时,其疆域西到葱岭,东南到海,北抵燕山。西晋承久乱之敝,虽然有一些改良,但由于门阀士族的兴盛和方镇势力的强大,晋武帝死后不久,国家即陷入“八王之乱”,并绵延16年,最后民敝国衰,亡于后汉。西晋短短的50年期间,除了自身的内江以外,还不断交错着与北方各少数民族之间的矛盾,使得国家始终处于内忧外患之中,整个政治和经济建设乏善可陈。本书共一百回,概述了从晋武帝司马炎代魏称帝(公元265年)到刘裕代晋(公元420年)止的两晋约一百五十年间的历史。

最近更新 2019-11-21

1644,帝星升沉

作者 : 果迟

本书以极其流畅的笔法,生动、深刻地描述了1644年间5位皇帝:大明崇祯帝朱由检、大清顺治帝福临、大顺永昌帝李自成、大西大顺帝张献忠以及南明弘光帝朱由崧的成败过程,以新的历史观来分析他们失败和成功的深层因素,重新塑造了众多有影响的历史人物形象。1644,大明王朝崩溃,崇祯皇帝自缢于煤山;李自成胜于北京,败于山海关,大顺政权覆亡;张献忠纵横于巴蜀,消亡于巴蜀,大西政权被灭;南明福王福建称帝,内忧外患,风雨飘摇;清兵入关,顺治称帝,中华民族掀开了新的篇章。1644,是历史的拐点。《1644,帝星升沉》以极其流畅的笔法,生动、深刻地塑造了众多有影响的历史人物形象,以新的历史观来分析失败和成功的深层因素。

最近更新 2019-11-21

中国历代通俗演义09·明史演义

作者 : 蔡东藩

本书是风靡海内外的通俗历史巨著,史学大家蔡东藩正史为经,逸闻为纬。章回体结构,通俗的文笔,机智的点评;真实再现了中华文明历史演进波澜壮阔的进程。描述明朝更替下的民俗民生,参透疆场血战、宫廷阴谋,千古兴亡中的生存智慧。明朝的系统是汉族为主。明太祖朱元璋,应运而兴不数年即驱逐元帝,统一华夏,嗣后传世十二,凡十七帝历二百七十有六年,其问如何兴,如何盛,如何衰,如何亡统有段极大的原因。先贤有言:“君子道长,小人道消国必兴盛,君子道消,小人道长,国必衰亡,这句话虽是古今至言,但总属普通说法,不能便作代兴衰的确证。明代由兴而衰由盛而亡,却蹈着元朝五大覆辙:第一弊是骨肉相残,第二弊是权阉迭起,第三弊是奸贼横行,第四弊是宫闱恃宠第五弊是流寇殃民。此外还有国内的党争,国外的强敌,胶胶扰扰,愈乱愈炽,勉强支持了数十百年终弄到一败涂地,把明祖创造经营的一座锦绣江山拱手让与满族,说将起来也是可悲可惨的。

最近更新 2023-11-24

去古人的庭院散步

作者 : 冯尔康

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部读史札记,它以古人社会生活为范围,内容包括古人的婚姻,家庭生活,人口的再生产,死亡,丧葬,迁徙和社会救济,社会结构中人们的群体生活,古人衣饰的规制与风尚,古人的文化娱乐。这个小册子,第一版名曰《古人社会生活琐谈》,是湖南出版社于1992年印行的;中国社会出版社的第二版,易名《古人生活剪影》,增加了两项内容,一是添入一篇文章,二是拥有插图约一百帧,图书出版后发现《琐谈》中的《唐宋元模范家族的大家庭生活》和《古人端午节的生活》两篇不见了,必定是编辑因图书的二十万字篇幅所限,将它们裁撤了。本版《古代社会生活图记》中华书局完成。《古人端午节的生活》一篇恢复到书中。此次为了改正错别字,对全书作了复核,同时发现许多插图印刷模糊,效果欠佳,即使画面尚可的,如若依据它扫描重印,其效果肯定不好,因此决定重新找出原图,复印后,再次考虑它的印刷效果以便取舍,有的图,原先就选择得不合适,因而舍弃它,进而加上一些中国社会版所没有的插图,这也是中华版的新内容吧!

最近更新 2019-11-21

易中天中华史·文明的意志与中华的位置

作者 : 易中天

本书为《易中天中华史》第一部《中华根》的总序。是什么在引导着我们的步伐,又是什么在顽强地支持和维系着中华这古老的文明?文明有意志,决定了未来全球的天下大势与何去何从,以及谁将是“带头大哥”。中国人到了最关键的时刻,看清世界格局,找到中华的位置。《易中天中华史·文明的意志与中华的位置》易中天最具影响力和价值的作品,让你更透彻理解《易中天中华史》,是打开我们的命运和选择之门最好的钥匙。

最近更新 2019-11-21

中国思想通俗讲话

作者 : 钱穆

本书意在指出目前中国社会人人习用普遍流行的几许观念与名词——如道理、性命、德行、气运,由此上溯全部中国思想史,由浅入深,即凭众所共知共喻,阐述此诸观念诸名词之内在涵义,并及其流变沿革,并及其相互会通之点,而藉以描述出中国传统思想一大轮廓。

最近更新 2019-11-21

《台湾通史》下册

作者 : 连横

《台湾通史》一书始终为海内外中华儿女所熟习,益信名山之业可以不朽,乃远过于任何政权结构。有关《通史》一书之才、学、笔、识及其精神、旨意,卷首先贤辈诸序已详言之,此处不拟再赘。这本充满民族意识的史书,在被殖民的土地上初版,在脱离殖民的战后再版,在国府迁台的五十年间不断重印,而今又在两岸走向交流和解、共存共荣的转捩点上于中国大陆出版发行。如果说,史书是一面镜子,那么这一部历史著作,曾经明澈地照鉴民族屈辱历史的结束,也照鉴国土分裂的事实。但愿今后当两岸的中国人都在共同阅读《台湾通史》的时候,它能深刻启发两岸的中国人丰富其情怀、发挥其智慧,为中华民族找到一条更永续发展、幸福美好的道路。

最近更新 2019-11-21

前朝梦忆·张岱的浮华与苍凉

作者 : 史景迁

张岱是公认的明代散文大家,其传世名著《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堪称晚明小品文的代表。他出身仕宦家庭,早年衣食无忧,性喜游山玩水,深谙园林布置之法。但四十九岁那年,清兵入关,张岱的人生遭逢重大转折。他带着幸存的家人逸隐于绍兴龙山,务农为生,余生力修明史,八十八岁方成,是为《石匮书》,书成后不久亡故。个人历史与家国历史相互映照、无法切割。面对挡不住的历史洪流,还归龙山是张岱的一个选择,能自主画下的一条人生界线。不论是怀志一生纂修的《石匮书》,还是《陶庵梦忆》里一幅幅简约、多情善感的前朝旧事,镶框着家族轶事与大时代的层层跌宕与悲喜交错──张岱一生的浮华与苍凉,在梦与忆的交错摆荡之间,隐隐浮现。史景迁认为张岱不仅是史家,也是热爱历史的文人。他书写张岱的一生、内心转折及过往追忆的同时,更深层探讨张岱身为知识分子,是如何借由回忆以及修史确立自身的存在价值。在得与失之间,唯有捕捉消逝的回忆,以书写对抗遗忘,才能坦然面对、甚或抵抗世事的变迁与生命的无常;这一点,无疑反映了历史与书写的本质与关系。

最近更新 2021-04-14

中国食物

作者 : 尤金·N·安德森

这是一部有关中国食物的内容广泛且引人入胜的历史学和人种学著作。作者从上古史入手,展示了食物如何从一开始就在中国的官府政策、宗教仪式和身体营卫诸方面占据着中心位置,然后顺着时间线索把笔触一直伸向当代中国,丰富、迷人而又发人深思地描述了中国饮食文化的地区多样性。

最近更新 2021-10-26

谋说天下·谋宋

作者 : 甘谷

《谋说天下·谋宋》即以敏锐视线拨开层层纷繁,寻找出这段历史中最为炫目的精彩,与读者共赏古人“谋”之大成!于繁华之中跌落的华夏历经沧桑,风霜憔悴却难掩她姿容绝世,皆因她所哺育的充满了智慧的儿女不会让这块土地缺少荣耀。唐末至宋初的几十年是中国历史最为混乱的时期。这一阶段涌现了无数形色各异的英雄人物,他们以各自的智慧书写出不同的慷慨人生,在历史的画卷上留下了绚烂的色彩。不管是乱世枭雄还是治世能臣,在这场大戏之中,每一个人所扮演的角色身上都闪耀着中华之谋的光彩。

最近更新 2019-11-21

如果这是宋史(拾)·南宋卷3·大结局

作者 : 高天流云

数年之间,宋史事无巨细,全程书写,到这里,时值南宋覆灭,元朝初兴。祸始于何处?始于赵匡胤与赵普定的“强杆弱枝、崇文抑武”赵宋国策之时。他们这么做,是因为唐灭于藩镇,五代武人横行,国人相杀无止无休,政权更迭如同儿戏。尤其是文人一点地位都没有,哪怕是宰相,都随时有被武将斩杀的可能。这样怎能治国,何谈发展?所以赵匡胤、赵普这样做了。从那时看,他们是对的。赵宋之繁荣,赵宋之平安,甚至赵宋国之绵长,都是自两汉以来最久的。可是从长远来看,简直是愚蠢至极,无可救药!武人亡国,民族血气不衰,国内互斩,终究能产生一代雄主;文人亡国,就如赵宋一般,民族气节丧尽,再无尚武之风,其他随便哪一个民族,强如蒙、金,次者契丹,更有甚者,连一介区区党项,都能让堂堂中原狼狈不堪。终于全境沦丧,全体成了亡国奴。要说的话,就是这些了。宋史,别矣!赵昚退位成为太上皇后赵惇即位,妒后李凤娘喜欢搬弄是非,为皇太子妃时就已令宋高宗等对她反感,却为何能够把持朝政,赵昚和赵惇父子关系被其离间,甚至赵惇行动都被其约束?宋宁宗赵扩由赵汝愚和韩侂胄拥立为帝。赵汝愚出身皇族,韩侂胄是外戚。赵汝愚为相,韩侂胄与赵汝愚不和,图谋排斥赵汝愚。赵汝愚罢相,理学被打压,韩侂胄当政,这其中有多少阴谋诡计和政治博弈?南宋最终是如何走上灭亡的?

最近更新 2019-11-21

唐宋间迷失的帝国1·风雨飘摇

作者 : 奎文阁

穿越时间长河,回望五代十国,政权割据,铁马金戈,山河残破,百姓离所,大唐帝国土崩瓦解,走入了迷途。在那个遍地是机会、满眼是诱惑的世界里,手握兵权的军头们释放了巨大的能量。乱世纷争,沧海横流,大道理的苍白、残破与更生,小人物的人性、操守与求生,交织在一起异彩纷呈。许多影响和塑造历史进程的强人出现,许多道德变异、行为古怪的小人物登场。欲做“青帝”再造世界的黄巢,志大才疏的末日皇帝唐昭宗,狡诈胜过曹操的朱全忠,骄傲勇武的李克用,偏据一方远交近攻的钱镠,雄姿英发后继乏力的李存勖,开创契丹新纪元的耶律阿保机,割地卖国臭名昭著的石敬瑭,官场“老油条”冯道,英明神武且英年早逝的柴荣,宏阔豪迈定分止争的赵匡胤……这些“大人物”纷纷登场,演出了一幕幕悲喜剧,将偌大帝国推向深渊,再掀向峰尖。他们都做了些什么呢?为什么做?过程怎样?后果如何?文中细细品味……《唐宋间迷失的帝国》第一部《风雨飘摇》讲述了:经历了两百多年的辉煌,又经历了近百年的没落,曾经雄视天下的大唐帝国终于走到了尽头。这个摇摇欲坠、垂死挣扎的大帝国,在最后的时光里饱受了各种折磨。统治阶层内部,皇室集团、宰相集团、宦官集团和藩镇军阀集团四大势力互相争斗,将帝国政治搅得一团混乱。唐僖宗和唐昭宗成为了末唐十分窝囊憋屈的皇帝,饱尝了颠沛流离委曲求全之苦。在社会底层的农民和士兵,备受压迫盘剥,在黄巢王仙芝这些强人的带领下揭竿而起,从根本上动摇着帝国的根基。

最近更新 2019-11-21

尾页

输入页数

(第11/16页)当前16条/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