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返回

搜索 繁体

不容青史尽成灰·隋唐宋元卷

作者 : 张嵚

平常我们所看的历史总是我们熟悉,或者距离我们十分接近的年代,每当我们走进书店看书的时候,我们总发现重复的历史,一遍又一遍。面对如此,我们十分期待新的感觉,本套丛书将会给我们带来全新的感觉,在这里,我们会发现那些曾经以往遥远的人与事,其实与我们如此接近。当历史揭开神秘,当古人拂去尘烟,剩下的就是血肉与亲切。《不容青史尽成灰》系列图书将目光对准那些被常规历史图书所遗忘的,不为人知的,但又确实在历史进程中起到过关键作用的人和事。带领大家一起走进历史现场,亲近历史人物,寻找那些不为人知的人与事。《隋唐宋元卷》带我们走进中国历史上最密集的王朝更替,短命的隋朝为何说它那么牛,而逼迫盛唐的突厥是怎么回事,唐王朝建立精神导师隐匿在哪里,而玄武门之变的罪臣们如何渡过他们的别样人生?大唐王朝如何打出自己的威风,而历史上第一个女皇帝是如何新鲜出笼的,开元盛世的功劳应该归谁,安史之乱为何说可以避免,一个道士是如何再造了唐朝,而谁又最终毁灭了天可汗的王朝,宋朝是怎么建立的,为何宋军冲不过幽州,王安石的变法失败究竟在哪,而岳飞是怎么铸成的,强大的元朝如何打下了大大的疆土,而强大的元朝究竟如何灭亡,这一切,都等待你的发掘。

最近更新 2019-11-21

中国大历史

作者 : 黄仁宇

中国历史典籍浩如烟海,常使初学者不得其门而入。作者倡导“大历史”(macro-history),主张利用归纳法将现有史料高度压缩,先构成一个简明而前后连贯的纳领,然后在与欧美史比较的基础上加以研究。本书从技术的角度分析中国历史的进程,着眼于现代型的经济体制如何为传统社会所不容,以及是何契机使其在中国土地上落脚。为什么称为“中国大历史”?中国过去150年内经过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革命,从一个闭关自守中世纪的国家蜕变而为一个现代国家,影响到10亿人口的思想信仰、婚姻教育与衣食住行,其情形不容许我们用寻常尺度衡量。

最近更新 2020-03-10

易中天中华史21·铁血蒙元

作者 : 易中天

朱元璋称帝没多久,就掀翻了传统政治的桌子,通过一系列组合拳,重建了帝国的制度,改变了中华的航向。朱棣从侄子手中篡取皇位,并将国都迁往边地北京,他的制度设计,更是奠定了整个明朝的个性和特色。朱明王朝,是彻头彻尾的朱姓王朝:皇帝们恣意任性;大臣们沦为家奴;文字狱和太监擅权层出不穷;锦衣卫和东西厂无孔不入。而在皇权的边缘,南国富庶,人物风流。繁华的城镇里经济活跃,并催生了多样而新颖的市井文化。从庙堂到江湖,大明精彩。

最近更新 2019-11-21

易中天中华史19·风流南宋

作者 : 易中天

靖康耻,风波狱;临安风,崖山雨。命运多舛、半壁江山的南宋,却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亿级人口的大帝国。海外贸易覆盖欧亚非,程朱理学影响元明清,词的境界和韵味更是臻于,苦难而风流的时代一言难尽。

最近更新 2019-11-21

北洋往事·那些军阀那些人

作者 : 金满楼

随着2011、2012年这两个对于中华民国有着纪念意义的年份的到来,民国热还将持续升温。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是民国一个很重要的时期,一个乱世,也是一个颇多故事的时期。《北洋往事·那些军阀那些人》正是以北洋时期的历史事件为经,以北洋军阀的代表人物为纬,为我们全面演绎了民国史上最纷繁复杂的一段乱世传奇。《北洋往事·那些军阀那些人》语言分区幽默,可读性强,作者现为搜狐煮酒论史首席版主,凤凰网历史专栏特邀专家,近年来专注于晚清民国史的通俗写作。辛亥革命打开了中国历史的一个紧要关口,但民国的未来之路却注定要历经坎坷与波折。在内外交困的复杂局势下,一代枭雄袁世凯以权谋治天下,但洪宪帝制却将其推上绝路。袁世凯称帝败亡后,中国再度陷入到南北分裂的危险境地。在南与北、血与火的冲突中,北洋军阀内部又分化为皖系、直系、奉系等派别,其间朝云暮雨、风云变幻,演绎了民国史上最纷繁复杂的一段乱世传奇。

最近更新 2019-11-21

易中天中华史10·三国纪

作者 : 易中天

汉室倾颓,战乱连绵;群雄逐鹿,天下三分。这段由于《三国演义》的妙笔生花而家喻户晓的历史,本性究竟如何?它背后的深刻意义和支配力量是什么?为什么大一统的中华帝国史,会有三个汉民族政权的“第三者插足”?曹操、孙权、刘备和诸葛亮身上,分别体现出怎样的风采和精神?在本书中,并没有什么忠义与奸邪的斗争,只有尽可能接近真实的历史。

最近更新 2019-11-21

易中天中华史17·大宋革新

作者 : 易中天

大宋?比得上大唐吗?生活是新的,政府和军队也是新的。经济是新的,形势和战略也是新的。大宋,是全新的。从五代之乱到清明上河,历史风云经历了怎样的变幻?“改革”会是解决问题的良方吗?改革又该如何进行、怎样发生?解答这些疑问,感受那段历史,请阅读《易中天中华史17·大宋革新》。中华民族到了关键的时刻。在这个关键时刻,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历史。审视“世界文明中的中华文明”,找到“中华文明中的共同价值”,明白“未来世界中的责任担当”,也才能看清文明的意志,找到中华的位置。这就是《易中天中华史》的任务。至于结论,也许会有,也许没有。但即便没有,探寻和反思本身,也是一件非常值得去做而且充满乐趣的事情,诸位难道没有兴趣吗?

最近更新 2019-11-21

易中天中华史08·汉武的帝国

作者 : 易中天

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他礼遇知识分子,用法律震慑豪强,厌恶贵族,偏爱草根。他定下的官吏制度沿用上千年,皇权达到巅峰。他的军队攻无不克,匈奴人丢盔弃甲逃亡大漠。他的政府制霸西域诸国,丝绸之路畅通无阻。他最开放,也极霸道。他说,犯我大汉者,虽远必诛。他是汉武大帝,他的国首度成为全球第一帝国!

最近更新 2019-11-21

蒙曼说唐·唐玄宗

作者 : 蒙曼

唐玄宗领导着唐王朝迈入封建社会的顶峰,又亲手把繁华盛世送入了“安史之乱”的深渊。以史为鉴,从唐玄宗身上,我们能得到哪些经验得失?他的朝廷,文臣武将、文化天才灿若繁星。他和杨贵妃演绎着千古爱情。且看蒙曼教授讲述唐玄宗不平凡的一生,为我们活灵活现再现玄宗朝波澜壮阔的历史,解读出大唐盛世蓬勃的生命力之渊源。

最近更新 2021-12-23

马伯庸笑翻中国简史

作者 : 马伯庸

这是一部最精短、更生动的中国通史。“文字鬼才”马伯庸上起战国秦汉,下至晚清民国,以寥寥数笔,勾勒出中国历史的线索;打破以政治大事为纬、以帝王更替为经的写史手法,用最新颖的主题“王朝的德性”重新串联历史;穿插以马式冷幽默的犀利评点,将枯燥单调的历史真实变得新鲜有趣。翻开《马伯庸笑翻中国简史》,战国、秦、汉、三国、隋、唐、宋、元等历史时期将轮番上阵,颠覆争霸、强盛的历史形象,展现它们不为人知的一面;新朝、前赵、前燕、冉魏、刘宋、后周等并不起眼的政权也一个不落、各具特色地接连登场,在魏晋南北朝、五胡十六国、五代十国等混乱时代演出一场场鲜活、生动的荒诞剧目。读完本书,你将在最短的时间内,轻松架构起中国历史的轮廓;在轻松、欢乐的行文中,领悟历史背后的荒唐与无奈。

最近更新 2019-11-21

易中天中华史04·青春志

作者 : 易中天

《易中天中华史4·青春志》将和您一起了解我们民族的青春期——东周时期。去看看那些杀身成仁的刺客,追求真爱的美人,义无反顾的战士,忠贞不二的人臣,力挽狂澜的使节,以及人情味十足的鬼神。刺客们为了那句: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选择了杀身成仁。其中就有这样一个比荆轲更悲壮的刺客——聂政,他因感念严仲子的看中和赏识而出山,事成之后,惨烈的割掉了自己的面皮,又挖掉了自己的眼睛,最后甚至剖腹挑出肠子,只为掐断了线索、隐藏身份,不连累自己的雇主和亲人,作为一个“刺客”,他的“活”实在干的漂亮。那时候的男人和女人,无论是刺客、情人、战士,还是人臣、使节,都真性情、真血性,讲义气,重承诺,行之有礼,言之有情,进退有方。就是他们为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质”定下了基调。

最近更新 2019-11-21

易中天中华史09·两汉两罗马

作者 : 易中天

大汉与罗马曾双雄并峙,几乎同时成为世界性文明,又先后陷入分裂状态。然而,中华在短暂分裂之后重归一统,罗马却走上了不归之路。一个有着当时最优越制度的国家为什么会灭亡?一个没有宗教信仰的民族却为什么能维系文明数千年不中断?没有中断的文明为什么会逐渐失去世界性?消亡了的文明又为什么能重生,并成为西方现代文明的源头之一?本书将从世界、历史、制度、信仰和信念五个方面展开讨论,试图解开这些奥秘。

最近更新 2019-11-21

易中天中华史22·严嵩与张居正

作者 : 易中天

朱元璋成功实现了王朝私有化,在他架设的舞台上,政治剧终于被演成了家庭伦理剧。在这出悲喜剧中,聪明如严嵩也是受害者,清廉如海瑞只好当摆设,帝王师与实干家张居正,只侥幸逃过开棺戮尸的下场。在第22卷"中华史"中,易中天先生尝试回答:这一切是为什么。他用一以贯之的严谨态度,更上层楼的生动笔触,尊重人性之复杂,拒绝"昏君""奸臣"之简单化标签,还历史人物一个公道,并且尝试回应那个更为庞大的问题:大明衰于何时,亡于谁手?在明代皇帝中,嘉靖是最长袖善舞的。他既能够保证大权在握,又不像朱元璋和明成祖那样辛苦,倒霉的便只有他的臣僚和帝国。首辅走马灯般更替,直到严嵩上台。终其一生,严嵩都只是宠臣而非权臣。他虽然害人不浅,却终归被嘉靖皇帝坑了。几经沉浮的海瑞更反映出一个怪现象:谁都知道海瑞是清廉的,但几乎谁都要孤立他。孤独的海瑞甚至不能辞职,只能当作活化石供在南京,作为帝国推崇道德的招牌。张居正则更为复杂,他趁着皇帝年幼,抓紧推行改革,到头来却以差点被开棺戮尸收场。可以肯定的是,作为教育者,他是失败的;作为改革者,也是失败的。万历帝三十三岁以后就不再视朝,躲在深宫悄无声息。阁臣爱见不见,奏章爱批不批,他到底干了什么呢?大明是否如后人所说,亡于万历而非崇祯?

最近更新 2020-12-24

尾页

输入页数

(第1/16页)当前16条/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