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二章 制图六体与《水经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地理学成就 第一节 裴秀的地图制作理论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20—581年)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政治动荡、政权频繁更迭的混乱时期,但地理学却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其中最典型的代表就是裴秀关于我国系统的地图制作理论——制图六体的建立与大规模记述全国地理情况的地理著作——郦道元《水经注》的出现。

地图是地理学的特殊语言,最能直接、明确地表现各种地理认识和地理要素。因此,我国人民从很早就开始利用地图。1986年在甘肃省天水放马滩发现的木板地图,就是一幅距今2000多年、战国末期秦国的区域地图。1973—1974年在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所出土的三幅西汉帛画地图(西汉初长沙国深平防区地形图、军事图、都邑图),比较准确地表现了描绘地区的地理形势(山川、道路、居民点等)。但是,由于这些地图还缺乏统一的制图理论和方法,因此,不可避免地要出现制作上的误差。如《地形图》的比例尺大小,从该图绘制面积来测量,大致为1∶17万至1∶18万之间,表现在地图上就是中心部分绘制较准确,周边地区误差较大,比例不统一。

如何提高地图的准确表现力,制订一套比较科学的地图制作原则,不仅是一般的绘制地图的技术问题,也是有关地理认识的重要问题。从史书记载来看,我国最早进行地图制作理论总结,并提出一套制图方法论的人,是晋朝裴秀。

(1)裴秀

裴秀(公元224—271年),字秀彦,魏晋时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人。出身于士族家庭,自幼聪颖好学,曾随司马昭出兵淮南,收集了许多地图资料。后任“司空”等官时,又接触到国家收藏的地图等资料,为他建立地图理论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鉴于当时战乱后,全国地图散失较多,而古代旧地图也因地名变迁,注解不一,或者制作粗糙,不便于使用。于是,他便考释《禹贡》中的山川等记述,以及九州与当时16州的变化,主持编绘了《禹贡地域图》18幅,又缩绘了汉代的全国地图为《地形方丈图》。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dd123.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