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山居野处
远古时代,先民们主要在大自然的山野中居住,从和居住有关的字上,处处可以看到关于洪水的记忆。
“昔”的甲骨文字形作“”,下边的构件为“日”,上边的构件像波涛汹涌的洪水之形,整个字表示发洪水的日子。可见,可怕的洪水给人类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以至于后来为“往昔”之“昔”造字时采用洪水意象来表示。“州”字甲骨文作“”或“”,像在宽阔的川流中有一块土地之形,表示水中可供居住的高地,也就是小岛。据史料记载,尧时华夏大地曾经历过洪水时期,当时“汤汤洪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华夏大地淹没在洪水之中,只有高大的山峰能露出水面。因此,我们的先民只能选择地势高的山陵居住。
先民为了躲避洪灾,往往居住在高而上平的山陵州岛之上,这在文献中有很多记载:《淮南子·本经训》说尧之时“四海溟涬,民皆上丘陵,赴树木”,意思是说,先民为躲避洪水,到地势高的山陵上居住;《墨子·辞过》:“(古之民)未知为宫室时,就陵阜而居”,是说先民不会建造房屋时,只能以天然的山体为居所,《说文解字》对小篆“”的说解也能证明这一点:“山石之崖岩,人可居。”不难理解,山陵中的天然洞穴是先民居所的最佳选择。
先民为躲避洪水,除了居住在地势高的山陵州岛之上,还常常在树上搭建像鸟巢一样的居所。“巢”字西周金文字形作“”,小篆字形作“”,像树上有鸟窝之形,本义就是鸟窝。巢居就是像鸟一样居住在树上,以躲避洪水。《孟子·滕文公下》:“当尧之时,水逆行,泛滥于中国,蛇龙居之。民无所定,下者为巢,上者为营窟。”意思是说,尧遭遇洪水时,人们居无定所。地势低的地方,人们在树上搭建像鸟巢一样的居所;地势高的地方,人们利用洞穴为居所。《风俗通义·山泽》“丘”下“尧遭洪水,万民皆山栖巢居,以避其害”,也说明远古先民为躲避洪水,只能到地势高的山陵或树上居住。可见,巢居也是远古先民居住的一种方式。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dd123.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