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湾,夜市、旧小区、庙口、百货公司,到处有好吃的担仔面。
“担仔面”和“沏仔面”都用油面,也都用铁制或竹制网筛煮面,让筛里的面条在滚水中又煠又沏。明显的不同是:担仔面较精致小碗,用肉臊做浇头,有时面上会搁一尾虾或半个卤蛋;沏仔面的分量稍多,用煮鸡、鸭、鹅的高汤做汤底,面上附肉片或简单的豆芽和韭菜。两者互相影响,有些沏仔面上也搁一尾虾,很难严格区别。
其实不一定要用油面,延平北路二段的“担仔意面”使用意面,风味颇佳。
担仔面是发源于台南的小吃,“担仔”闽南语是挑扁担的意思,用扁担挑着面摊沿街叫卖,创始者是渔夫洪芋头先生。
由于每年清明到中秋是台风季节,风浪险恶,甚至连冒险出海也不能,就暂时卖面营生,取名“度小月担仔面”。风平浪静的季节,讨海人出海捕鱼,收入较丰,算是大月;相对于靠渔获赚钱的大月,勉强摆摊维持生计的时候,自然是在度“小月”了。
世间许多美味竟是这般偶然。洪芋头从一八九五年把卖面当暂渡难关的副业,如今第四代已加入企业化经营,并有肉臊工厂,专门供应店面,更制成罐头贩卖,驰名海内外,其受欢迎的程度,可谓台湾之光。
小小一碗担仔面,象征了台湾人辛勤奋斗的核心价值。
在台南,度小月担仔面又分为大房的“洪芋头担仔面”和二房的“度小月担仔面”,两者的面上皆有一尾鲜虾,并可点选卤蛋和卤贡丸。王浩一认为两家的口感有差异,前者的分量足,汤汁也多;后者的精致度较高,肉臊汤汁较浓醇。两者在台北皆有分店。
度小月成功的故事,影响所及,使最初在水仙宫附近摆摊的元素如红灯笼、矮桌、竹凳、低灶、小炉都成为全台许多担仔面的符码,用来装饰自家的店面。大房的女儿所创的“赤崁担仔面”除了继承洪家口味,亦充满这种怀旧况味:煮面处的矮灶矮炉和小竹凳。此店的担仔面分量较一般多,面上有一尾虾,一个卤蛋。我则欢喜炉灶后面那堵涂鸦的墙,用粉笔写的菜单充满俚趣。此外诸如“好记担仔面”的古桌椅和古门窗,辽宁街“郭家担仔面”的大红灯笼……莫不布置古老的用餐氛围,暗示古早的味道。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dd123.cc
(>人<;)